科技日報記者 符曉波
碳達峰、碳中和進程始終是社會各界關注熱點,也是兩會代表委員建言獻策的重要領域。今年兩會上,全國政協委員、金風科技董事長武鋼結合過去一年行業調研情況,提出三年內有計劃在全國各企事業單位推廣碳賬戶,力爭2024年實現碳賬戶體系全國覆蓋的提案。
“‘雙碳’達標工作需要底層碳排放統計,如果沒有準確數據,在管理上很難實現,因此我的提案是呼吁政府盡快建立碳賬戶管理體系,厘清碳排放足跡,定量定性評估碳排放,提高雙碳達標的可度量性和可操作性。”武鋼表示,碳賬戶機制是界定碳排放權責和表現的數據化治理工具,應成為推動全社會綠色低碳轉型及“雙碳”目標落地的重要抓手。
當前我國已初步建立碳市場體系,包括試點省市碳市場和全國碳市場,其中前者納入電力、鋼鐵等20多個行業約3000家重點排放單位,后者納入發電企業2162家,合計覆蓋企業數量5000余家。武鋼認為,與全國37萬戶規模以上企業、111萬家事業單位的總規模相比,碳市場納入比例不足1%,且當前綠電消費減排貢獻并未體現在碳排放核算中,從某種程度上削弱了企業使用綠電的積極性。
此外,近年來,一些先進企事業單位主動參與低碳園區和樓宇建設,但存在認證體系不統一、評價標準參差不齊等問題,根本原因是當前尚無統一的碳賬戶基礎設施及管理機制,使未納入重點排放范圍的企事業單位的碳排放監測、核算、報告、核查以及披露不系統、不健全。武鋼說:“綠電消費是企事業單位實現碳減排的核心路徑之一,建立和推廣碳賬戶機制與碳市場管理體系相互銜接,將有效解決企事業單位減排貢獻的直接轉化和量化問題,驅動企事業單位碳減排與綠色轉型。”
針對以上情況,武鋼建議建立和推廣碳賬戶機制,并與碳市場管理體系相互銜接,形成全國范圍內可監測、可核查、可披露的“綠電+碳管理體系”一盤棋。第一,可參照現有全國和試點省份碳市場碳排放報告和信息披露制度,出臺相應的全國性企事業單位碳賬戶管理辦法,完善鄉、縣、市、省多級碳管理體系,指導全國各企事業單位在三年之內有計劃地建立碳賬戶,力爭2024年實現碳賬戶體系的全國覆蓋;第二,認可綠電消費減排貢獻,在碳賬戶建立標準和規則設計過程中,應納入綠電扣減碳排放量政策細則,銜接綠電消費和“雙碳”達標兩大政策體系,實現綠電消費量和降碳貢獻計算統一科學管理;第三,應將碳賬戶作為考核主體和評估政策效果的基礎,根據碳賬戶減排數據進行政策獎懲和政策調整;推動碳賬戶標準與企業能源及碳減排系統銜接,增加碳減排可度量性和可操作性。此外,還要完善能源核算、檢測認證、評估、審計等配套標準,完善地區、行業、企業、產品等碳排放核查核算報告標準,建立統一規范的碳核算體系。
在實現“雙碳”目標的進程中,以光伏、風能為代表的新能源將逐步成為主力能源,同時目前大力扶持推廣的“東數西算”工程也將大幅提升西部地區綠色能源使用比例,就近消納西部綠色能源,優化數據中心能源使用效率。
今年兩會上,武鋼還提出實施風電下鄉以實現風電資源的最大化和規模化利用、合理配置儲能,提升儲能利用率、優化財稅政策助推可再生能源發展等與推廣發展清潔能源相關的多個提案。武鋼說:“由風電技術創新帶來的度電成本下降,使我國大部分陸上地區風電項目已具備可持續經濟效益,但在促進綠電消納與綠電消費的系統化發展、更合理配置和布局新能源儲能并提升利用率等方面仍面臨諸多挑戰。”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