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葉青 通訊員 周翼 范敏玲 梁銳佳
2月14日,中小學春季學期開學,廣州市黃埔區下沙小學的同學們迎來了開學思政第一課。一場非遺“龍舟龍頭、龍尾制作”探尋之旅在下沙村古色古香的張氏大宗祠內開啟,拉開了黃埔區非物質文化進校園系列活動的帷幕。
北京2022年冬奧會開幕式上,二十四節氣倒計時驚艷開場,畫面中出現的極具中國傳統特色的龍頭,正是張偉潮的作品。張偉潮是黃埔區“龍舟龍頭、龍尾制作”技藝非遺傳承人。課堂上,張偉潮不僅分享了自己的作品有幸被冬奧會開幕式“選上”的感想,也把亮相北京冬奧會開幕式的“黃埔龍”帶到了現場。
張偉潮帶來滿滿的非遺干貨。
“很震撼!和電視上看到的不一樣,活靈活現的。特別是它的兩只眼睛,特別有神!”下沙小學六年級學生何俊軒雖然此前在外婆家看到過競技性的龍舟,但這一次現場感受現身冬奧的龍頭制作技藝,依舊充滿期待?!跋M麑砟茏约簞邮种谱饕粋€小一點的、加入自己想法的、精致靈巧的龍頭。”
張偉潮說,自己自幼受木匠父親的影響開始接觸龍舟工藝的制作,耳濡目染下對龍舟文化非常熱愛并堅持至今已有近20年。“最初時多為制作龍舟模型,后以制作傳統龍舟龍頭雕刻為主?!彼米约旱挠H身經歷鼓勵黃埔學子們要堅持熱愛、學習、傳承中國非遺文化,學有所成,為黃埔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與發展貢獻一份力量,將來有機會向全世界展示中國非遺文化魅力。
學生們參觀非遺傳承人張偉潮的工作室,體驗制作技藝。
近幾年,黃埔區積極保護非遺文化,開展非遺項目申報工作。目前,黃埔區共有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33項,其中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1項,省級代表性項目3項,市級代表性項目10項,區級代表性項目19項。非遺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32位,市級非遺傳承基地3個,區級非遺傳承基地3個。
“雙減”背景下,黃埔區積極在中小學開設非遺文化特色課程,校本課程豐富多彩,深受學生喜歡。例如,火村小學的龍獅操、九龍四小貔貅舞獲得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基地稱號;九龍二小的貔貅舞和九龍四小的客家山歌獲得廣州市民間文化傳承基地稱號。
“這次我們下沙小學校友張偉潮老師的非遺作品在冬奧會開幕式倒計時的精彩亮相,既是人們對技藝之美、傳統之美的再感知,也是感悟中華文脈、增強文化自信的過程?!睆V州市黃埔下沙小學校長彭翠桑表示,利用開學第一課的良好契機讓孩子們走進下沙社區,了解本土的龍舟文化、體驗鄉土民情,并將在這學期把 “龍舟龍頭龍尾制作技藝”這一非遺項目打造成特色課程引進校園,讓孩子們在看見、了解與熱愛中弘揚傳承優秀傳統文化。
近年來,黃埔區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積極在區中小學開設非遺文化特色課程,鼓勵區內建設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特色中小學傳承基地。黃埔區教育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年黃埔區將全面推動落實非遺文化進校園系列活動,充分利用好非遺文化資源,讓非遺文化在黃埔學子心中“活”起來、傳下去。
(李劍鋒 攝)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