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華凌
2021年,“雙減”政策重磅落地,課后服務基本實現了全國“全覆蓋、廣參與”。2022年,教育部對課后服務提出了“強保障、上水平”的新要求,課后服務的開展迎來新階段。1月10日,聚焦“雙減”下的課后服務,首屆課后服務高質量發展高峰論壇在北京圓滿舉行。
本次論壇由中國教育技術協會主辦,中國教育電視臺特別支持,中國教育技術協會中小學專業委員會及科大訊飛聯合承辦。中國教育技術協會副會長丁新,中國教育電視臺基礎教育中心主任田曉燕,北京師范大學認知神經科學與學習國家重點實驗室教授陶沙,北京市海淀區教科院信息中心主任馬濤,北京科技教育促進會副理事長李啟生,科大訊飛高級副總裁聶小林,科大訊飛副總裁任萍萍,科大訊飛副總裁、教育技術首席科學家王士進,科大訊飛教育事業群課后服務業務部總經理李曉楓,以及課后服務行業不同方向的代表們參加了論壇。
丁新為活動致辭表示,科技賦能教育是時代趨勢,在落實“雙減”、推動課后服務高質量落地方面,更要讓技術賦能每一個教師和學生,創建教育技術應用新場景,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助力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中國教育技術協會副會長丁新
聶小林致辭表示,在人類步入命運共同體的新時代,教育已離不開多元互聯的共創共享,課后服務也不例外。學校不是唯一的教育主體,需在全社會的齊心協力下,堅持以學生為中心,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構建良好教育生態。
科大訊飛高級副總裁聶小林
王士進重點介紹了科大訊飛秉持自身人工智能和大數據技術的技術優勢所構建的一站式“課后服務綜合解決方案”。通過開放式課后服務管理平臺,多元化課程資源庫建設,以及本地化特色服務體系建設,方案為區域教育主管部門、學校、家長、社會等提供全方位信息化支撐,助力一校一案、本地特色打造。目前,科大訊飛課后服務綜合解決方案已覆蓋全國160多個區縣的2000多所學校。
科大訊飛副總裁、教育技術首席科學家王士進
“跨越山河海 同上一堂課”,通過電視教育,億萬孩子共享優質教育資源成為現實。田曉燕表示,中國教育電視臺以做有溫度、有價值的和有質量的教育為目標,期待攜手更多同行共同前進。
中國教育電視臺基礎教育中心主任田曉燕
“雙減”背景下,促進兒童心理健康發展需要做哪些加法?陶沙分享了自己的研究成果:在理解和尊重腦智發育規律的前提下,積極的心理環境、個性化的教育尤其重要。她強調,從“雙減”走向提質增效是系統工程,需要堅實的科學依據。
北京師范大學認知神經科學與學習國家重點實驗室教授陶沙
從著名的“錢學森之問”說起,李啟生重點聚焦“雙減”背景下的創新人才培養。他認為,課后服務是創新人才培養的重要路徑,提高育人質量,需要打通學校課程與社會資源,校內校外共同發力合作推進。
北京科技教育促進會副理事長李啟生
基于自身多年的教學教研經驗,馬濤著重分享了“課后服務與課堂教學、作業結合的學科核心素養培養模式”。他總結表示,“雙減”中解決教與學問題的方式發生了變化,課堂活動應設計相應的體驗環節,教學設計中應設計對應的評價環節,要把目光超脫出知識點的學習,最終形成“雙減”中教學場景下的學生全面提升。
北京市海淀區教科院信息中心主任馬濤
本次高峰論壇特別舉行了課后服務聯合倡議、課程生態首批合作伙伴簽約和課后服務公益計劃啟動三項儀式,聚勢行業優秀力量,群策群力,共同推進“雙減”下的課后服務高質量落地。
課后服務聯合倡議儀式
科大訊飛副總裁王士進,北京師范大學認知神經科學與學習國家重點實驗室教授陶沙,科普研學聯盟秘書長包明明,中國教育技術協會中小學專委會秘書長趙壁如,火花思維集團副總裁劉璋,小碼王集團副總裁安俊霖,小河貍創始人王子楨等分別作為代表,共同簽署了課后服務聯合倡議。未來,倡議單位將在多個方面通力協作,共同提升課后服務實施水平,包括發揮新技術優勢助力建立課后服務保障體系;發揮數字資源優勢拓展課后服務課程資源體系;助推建設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教育體系;堅持公益和效率相結合,積極倡導優質社會力量參與服務。
(主辦方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