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王迎霞 通訊員 苗冠軍 王學琴 張慶霞
寧夏農林科學院枸杞工程技術研究所研究員石志剛,笑稱自己最近“腰桿很硬”。自治區最新制定的科技創新領軍人才考核評價指標,在全國農科院系統都“圈粉”了,每次開會都有人向他打聽。
“過去評價很單一,就是看獎項和論文的數量?,F在標尺是一樣的,而且科學全面,擺在那里誰都沒話說。”石志剛說。
寧夏農林科學院石志剛
2016年,寧夏依托高校、科研院所、企業和醫院選出第一批21名科技創新領軍人才進行培養。5年期滿后,寧夏科技廳委托寧夏科技發展戰略和信息研究所對其進行考核評價,結果日前正式出爐。
如何讓這些高層次人才切實發揮“領”的作用?以一套科學的評價體系作為杠桿,便顯得至關重要。
“專家不是用來數數的”
“人是最難評價的,更何況是領軍人才?!睂幭目萍紡d創新體系建設處相關負責人坦言。
按照中央和自治區“三評”改革要求,人才評價除了德和才,最重要的就是破“四唯”。那么,“四唯”破了立什么?
科技管理部門認為內容應該體現綜合性:“我們以創新價值、貢獻和實效為導向,并將它轉化成具體指標”。
在充分聽取相關管理部門及科研人員意見的基礎上,寧夏領軍人才評價采用定量評價與定性評價相結合,客觀評價與主觀評價相結合,培養對象自評與用人單位、專家、歸口管理部門評價相結合的方式進行。
寧夏共享集團楊軍
“以前,被評價對象提交材料后,專家大多根據成果數量多少打分,而對于科研成果的質量和價值,沒有那么重視。”相關負責人透露。
專家的作用不是數數,所以寧夏將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分開,只讓專家從品德、能力、業績三個方面作定性判斷,定量評價則由工作人員核實后交給計算機。
獎項、論文等因素也得考慮,但比重只占40%。記者注意到,為了把握“質”和“量”的關系,即便在客觀評價環節,按數量賦分也有上限。
評價體系還有人才培養與團隊建設的內容。用管理部門的話說:“既然是領軍人才,你不能光忙著自己發展,得把團隊帶起來。如果團隊一團糟或者壓根沒有團隊,這就不叫領軍人才?!?/p>
21人產生效益近52億元
循著這樣的標準,寧夏首批科技創新領軍人才交出的成績單是亮眼的。
評價結果顯示,這21人在培養期內共承擔國家及自治區科技項目115項,有7人獲得自治區科技進步獎15項,授權專利122件,制定技術標準43項。粗略統計,他們開展成果轉化推廣產生經濟效益近52億元,有效帶動了學科建設發展,推動了產業技術進步,支撐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寧夏農科院動物科學研究所研究員、國家肉牛牦牛產業技術體系崗位科學家梁小軍,在深度貧困區開展草畜產業先進適用技術研發與轉化示范,5年累計實現增收節支16億元以上。
寧夏農林科學院梁小軍
不但個人實現價值,更要團隊共同進步。
據不完全統計,5年來,領軍人才培養對象主導建設各類創新平臺33個,有些已成為引領行業科技發展方向的重要創新載體。
寧夏共享集團楊軍率領團隊搭建了智能鑄造領域的“四朵云平臺”,并成功申報國家首批雙創示范基地和國家首個產業創新中心;寧夏醫科大學姜怡鄧帶領團隊組建了國家衛健委代謝性心血管疾病研究重點實驗室,這是寧夏首個國家衛健委重點實驗室。
每個人都能凝心聚力,帶領一個團隊干事創業。
在他們的團隊中,共產生寧夏回族自治區青年托舉人才12人、自治區青年拔尖人才11人、銀川市高精尖缺人才6人,申報及獲批自治區科技創新團隊5個。
評價體系將繼續優化完善
由于是首次對科技創新領軍人才進行培養和評價,問題仍然存在。
“不拘一格育人才,這話說起來順口,做起來卻是困難重重?!币晃活I軍人才向記者吐槽。
個別培養對象所在單位,或是由于人員短缺、非科研工作任務繁重,或是由于科技創新平臺不健全、科研激勵機制不完善,對領軍人才還存在“重使用、輕培養”現象,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其成長,崗位變動也影響了人才培養的連續性。
考評組還發現,領軍人才培養周期設定缺乏靈活性、培養銜接機制有待于完善、評價指標設置需要更加科學。
寧夏大學張軍翔(右一)
比如個別能力突出的領軍人才,提前實現培養目標,而統一規定5年期滿才能考評,反不利于其發展。另外,部分領軍人才在培養期間又被評為青年拔尖人才,造成了人才培養資源配置的低效與浪費。
記者從寧夏科技廳獲悉,第二批領軍人才評價體系將進一步優化完善。
目前,寧夏已有7批次90人進入這一培養序列。今后,科技廳將壓實領軍人才所在單位主體責任,并在優化培養方式、構建銜接順暢的培養機制等方面加強監督管理。
“‘領軍’二字,責任千鈞。我要做好研究、帶好團隊、搞好轉化,為賀蘭山東麓葡萄酒產業高質量發展切實發揮領軍人才應有的作用?!睂幭拇髮W食品與葡萄酒學院副院長、博士生導師張軍翔表示。
(圖片均由王迎霞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