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王延斌
山東省鄒平市魏橋輕量化基地不缺乏亮點。在這里,全鋁小物流車身實現了“輕又硬”特質,泡沫鋁夾心板漂浮在魚缸中,金魚在里面穿梭……各種各樣的新能源汽車用最新型鋁合金材料琳瑯滿目,這些是魏橋創業集團依托魏橋蘇州大學研究院、魏橋國科研究院等機構自主創新的成果。
“我們今年取得了專利數量是上百個,開發各類新產品是3591個,專利包括參與制定修訂各級各類標準,一共是近30項。”在漂亮的數據面前,魏橋創業集團副總經理黃平義顯得躊躇滿志:近年來,我們通過與一些高等院校機構的“產、學、研、用”合作,已經充分感受到以人才優勢助推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利好。
科技日報記者 王延斌 攝
他提醒記者:“正因為這一系列成果的支撐,今年在比較復雜的市場形勢下,我們整個集團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
魏橋創業集團的人才觀是山東省濱州市人才工作的“冰山一角”。近年來,濱州市聚焦產教融合型、實業創新型“雙型”城市建設和產業轉型需求,堅持“有效市場為導向、有為政府優生態、有用人才強支撐”,全方位推進人才集聚,“人才凈流入”實現結構性突破。
今年,濱州市探索開展企業人才分類自主評價,將市級人才評價權交給企業,魏橋集團作為該市首批試點,自主評價推薦經營管理類、高技能類人才各一名,開辟了人才認定第二通道,有效激發了企業的引才用才活力。對此,山東宏橋人力資源部部長郭翠花說:“我們各種激勵措施,包括未來的晉升通道都打開之后,自主評定工作職工都是高度贊揚,積極參與。”
搭建一個超級平臺,引來一批高端人才,這是濱州的“引才之道”。
近年來,濱州聚力打造高能級科創平臺,增強聚才磁場效應,以“五院十校N基地”為重點,全力打造高能級人才科創平臺,渤海先進技術研究院就是其中之一。
“渤海先進技術研究院既是一個科創載體,更是一個人才載體。”渤海先進技術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李曉濱介紹,該園區提供“1+3+N”的服務,1是8個中心,商務、審批、檢驗檢測、實驗各類要素,3是人才公寓、國際學校、國際醫院。
記者了解到,截至目前,該平臺已成功吸引近二百家企業和機構簽約入駐,其中不乏中關村跨界聯盟、中國環境科學院等行業重量級機構,也有上海埃森、京博控股集團這樣的優秀企業。
京東科技數字城市群濱州基地項目經理郝謙留學歸國后一直在北京工作,得知企業有項目在家鄉落地后,主動請纓為家鄉發展助力。她說:“以京東平臺為支撐,同時我們是給全市的數字經濟這一類的企業服務,實際上是給了年輕人一個非常好的發展機遇和平臺”。
郝謙回到家鄉發展,透露出濱州人才工作的一個重點,即該市堅持高端專家和青年人才兩手抓,多次升級人才政策,構建起貫穿人才引進、培養、使用、激勵、服務全過程,涵蓋實訓、就業、創業、生活、購房各方面的系統完備的政策體系,多項政策標準位居全省前列。
此外,濱州市還創新設立濱州人才節,打造濱州人才IP。
從2020年起,濱州在山東省首創設立人才節,作為人才專屬節日,每年舉辦一次,以節為媒,推動人才集聚,助力“人才凈流入”實現結構性突破。
濱州市人社局黨組成員于燕向記者介紹,目前濱州已吸引大學生3.4萬人,已經實現了“人才凈流入”,人才結構也得到很大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