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付麗麗
汩汩的瀏陽河靜靜地淌過第七道灣,清水平臺旁一條鯉魚躍出水面,又撲通一聲落入水中,驚得周圍的游魚迅速散開,打出一片浪花。待水面波光歸于平靜,倒映出一個人影——長沙縣?梨街道黨工委書記、街道總河長、瀏陽河?梨段鄉級河段長張登武正在巡河。
張登武熟練地打開巡河APP,上傳巡河圖片、填寫巡河記錄:“瀏陽河整體情況較好,水質清澈,岸線無垃圾,水面無漂浮物,無違規捕撈現象?!迸c四年前相比,瀏陽河?梨段可謂是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瀏陽河?梨段
?梨街道境內有一河四港發達的水系,瀏陽河蜿蜒而過,沿線有榨山港、花園港、梨江港、雙橋港匯入。在工業和城市化快速發展進程中,一河四港曾經受到嚴重污染,瀏陽河干流水質時常達到地表水Ⅴ類水質,而四條支流則為劣五類,梨江港甚至被列入湖南省黑臭水體治理名單,港內惡臭的水體讓經過的行人不禁掩鼻快步遠離,河里各種魚類幾乎絕跡。
在推進?梨水環境治理過程中,?梨街道巧做加減法,探索推進了包括“體制+科技”“截污+治污”“雨水-污水”“低水-高水”在內的“兩+兩-”工作方法。
張登武正在介紹瀏陽河?梨段及支流治理經驗和措施(以上圖片均由采訪對象提供)
——“體制+科技”,巡河無盲區。成立瀏陽河流域“4+2”水體專項治理組,即瀏陽河?梨街道境內榨山港、花園港、梨江港、雙橋港4個港設4個治理組,再加上小微水體和企業2個專項治理組。建立“4+2”治理組、網格員、村(社區)巡河員以及民間河長四級巡河體系,堅持每旬一巡、一巡一報、一周一調度、一月一總結,確保河道水域長期干凈整潔。依托智慧?梨大數據平臺,引進河道監控系統,在轄區主要排污口、重點河道旁安裝60個攝像頭,配合無人機實現24小時不間斷巡查值守,做到巡河無盲區、無死角。
——“截污+治污”,源頭強管控。啟動四條港的排水排污現狀調查摸底,明確街道控規范圍內排污源頭和排水管線的調查任務,全面查清污水“從哪里來、到哪里去”。完成所有源頭3857份調查數據以及老鎮區1.65平方公里范圍外業調查,摸排了39個排口并進行截污,累計投入資金2億多元,新建管網38.4公里。同時建立排口數據臺賬,安裝排口標示牌,明確每個排污口有專人巡查,每個涉水企業有專人盯防。
——“雨水-污水”,污水不入河。雨污合流是影響轄區水體水質的重要因素,為徹底解決這一問題,?梨街道累計投入5800萬元,先后實施了雙橋港、梨江港以及花園港治污工程一期、二期工程,督促61家企業在場內完成管道鋪設,通過市政道路雨污分流管道改造和新建,以及工業園片區、安置小區雨污合流整治,實現雨污分流,解決污水入河的問題。
——“低水-高水”,水患得根治。為緩解防洪壓力,?梨街道探索了臨河筑墻、高水高排、低水抽排、調蓄成湖的工作思路,預計投資7.9億元對?梨的水環境分三期進行綜合整治。目前已投資3.9億元,完成一、二期工程,實現外擋洪水及梨江港排內澇。隨著水鄉古鎮片區開發建設的推進,下一步,將加快推進三期工程雙橋港高排箱涵、花園港低排渠及調蓄湖工程、花園港高排渠工程、梨江港下調蓄湖等建設,提升轄區防洪能力。
通過5年持續治理,?梨街道嚴格遵循“摸、截、疏、建、治、管”六字方針,建立了黨政巡河、村社區書記巡河、片區河長巡河的常態化巡河機制,現四條港入瀏陽河水質發生根本性轉變,水質常年穩定在Ⅲ類,甚至達到Ⅱ類,群眾滿意度顯著提升。
關鍵詞: 瀏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