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張蓋倫
龍門石窟文物保護工程。國家文物局供圖
近日,國家文物局印發了《“十四五”石窟寺保護利用專項規劃》(以下簡稱《專項規劃》),對“十四五”時期石窟寺保護利用工作作出部署,這既是國家文物局首次針對石窟寺保護工作編制五年規劃,也是落實《“十四五”文物保護和科技創新規劃》的專項規劃之一。
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長、國家文物局局長李群介紹,《專項規劃》對“十四五”時期石窟寺保護利用工作全面進行規劃部署,明確了總體要求、主要任務、保障措施。
《專項規劃》統籌考慮短期突出問題與長期發展方向,從短期、近期和中長期三個階段制定主要目標。短期目標(到2022年),聚焦石窟寺本體安全,以全面消除重大險情、實現重點石窟寺安防設施全覆蓋為主要目標。近期目標(到2025年),實現石窟寺保存狀況明顯改善,安全防范能力持續提升,考古研究持續深化,保護技術集成供給能力全面提升,體制機制基本健全,走出一條具有示范意義的石窟寺保護利用之路。為量化主要目標,《專項規劃》制定了15個定量指標,如實施5項重要石窟寺保護示范項目、建設4-5個安全防護綜合平臺、完成5部重點石窟寺考古報告、形成5項科技保護普適性技術等。中長期目標(到2035年),放眼世界,展望遠景,建設完善的石窟寺保護體系、國際一流的研究機構和保護人才,石窟寺保護利用水平處于世界領先地位,全面提升中國石窟寺文化的國際影響力。
石窟寺保護利用是一項系統性、綜合性工程,涉及考古、藝術、地質、材料、建筑等多學科。《專項規劃》凝練部署了“石窟中國”保護工程、“平安石窟”工程、石窟寺考古、科技創新、展示利用、國際合作、體制機制改革、人才培養等八項主要任務,并注意打通領域界限,強化統籌聯動,推動多學科、跨學科聯合,避免相互脫節。比如重要石窟寺保護示范項目要加強多學科聯合攻關,重視科技應用;科技創新任務中要探索建設石窟寺文物保護科技成果轉化試驗(示范)平臺,通過保護工程轉化科技成果。通過各項任務系統集成,協同推進,推動石窟寺保護利用整體水平提高。
李群指出,《專項規劃》基于“保護為主、安全第一,傳承弘揚、合理利用,科技支撐、典型示范,統籌布局、分類施策”等原則,圍繞主要目標,制定相應任務措施和項目專欄,并提出保障措施,結構清晰、體系完整。同時,《專項規劃》注重突出重點,比如“石窟中國”保護工程中基于全國石窟寺專項調查成果,提出了實施中小石窟寺搶救性保護的重點地域;石窟寺保護重點研發計劃明確了石窟寺保護基礎研究、關鍵技術、材料裝備研發的重點方向;體制機制改革創新部分提出依托國家文化遺產科技創新中心、石窟保護研究中心、敦煌研究院等重要科研機構的專業技術優勢,發揮示范帶動作用等,確保《專項規劃》實施有方向、有重點,能切實起到引領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