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馬愛平 通訊員 李雪昆
“此次高峰論壇將視角放在科教影視、科幻產業和科普教育,恰逢其時。近年來,公眾對于科學知識的熱情日益高漲,創作科教、科普、科幻作品的工作者隊伍逐步壯大,科普宣教的表現手段也日漸豐富。”日前,在第六屆深圳(國際)科技影視周第12屆中國國際科教影視制作人年會的“科教影視·科幻產業·科普教育”高峰論壇上,十三屆全國政協民族和宗教委員會主任王偉光如是說。
在論壇期間,來自政府相關部門、科研機構的代表,影視行業從業人員共話“科教影視·科幻產業·科普教育”。
中國科普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鄭念表示:“目前我國科教產業態勢發展良好,今年上半年,科幻產業產值已超362億元,總產值有望超過去年,國產科幻電影占據總體科幻電影票房的比例大幅提升,科教影視相關產業的增長幅度在兩位數,這些都為產學研合作,促進科幻產業發展提供了很好基礎。”
“中國夢連著科技夢,實現中國夢,科技是動力是支撐。在實現國家科技強國夢,進而助推中國夢的偉大事業中,廣大科教影視工作者有著大有作為、大顯身手的廣闊舞臺和沉甸甸的歷史責任。”中國電影基金會理事長張丕民強調。
“科幻最能吸引的是青少年,青少年是祖國和民族未來科技創新的希望,加強青少年科學教育,提升青少年科學素質,對于實現科技自立自強具有重要意義。中國的新媒體、電影、電視前途光明,希望通過此次活動吸引更多優秀創作者和傳播者投身于科幻影視創作,進一步推動中國科幻文化的發展。”國際科幻雨果獎、克拉克獎獲得者劉慈欣通過視頻表示。
在論壇的主旨發言環節,中國科教電影電視協會黨委書記、常務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季林強調:“科教影視發展唯有堅定信念堅持黨的領導,才能讓行業健康有序發展,影響人民生活福祉。唯有堅持人民至上,才能接地氣、有溫度、擁有生命力。”
科教、科普、科幻影視目前的發展現狀如何?中國科教電影電視協會常務副秘書長、中國農業電影電視中心電影部主任、一級導演高光磊解讀了《中國科教影視發展調研報告2021》。
在圍繞“智媒時代科教影視的創作與傳播”交流中,中國傳媒大學新聞傳播學部副學部長、中國紀錄片研究中心主任何蘇六表示,曾經認為較難實現的科普,現在借助新媒體的賦能,已可以更好地實現對內容生活化、平民化以及公眾性的推動。
“視頻的傳遞不僅僅是信息傳達,更是情感情緒的傳達,如果沒有情感情緒,影視作品也便失去了意義,無法抵達用戶的內心,這是科教影視人當前最大的挑戰。”北京果殼互動科技傳媒有限公司果殼視頻總監劉旸認為。
“從有用的地方開始,從受眾需求入手,科學傳播的價值巨大。”中國電影家協會副主席,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尹鴻表示。
對此,北京大陸橋文化傳媒集團董事長、創始人凌立強調,創作科普內容,一定要從認知開始,從需求出發,并在新的傳播形勢下,盡可能實現立體傳播、多樣態傳播。
在“科教影視美育發展”的主題交流中,北京電影學院教授張杰認為,科教影視的出現和科技密切相關,影視則應被視為一種發現美、認識美、創作美的過程。
中央音樂學院音樂學系教授安平也認為,科教、影視與美育的問題本質上就是科學與藝術的問題。
中國科教電影電視協會教育委員會副秘書長程偉分析,當前,我國科教影視產業與商業影視相比,產業鏈尚不完整,資金來源、渠道仍以政府為主,系統專業的科教、影視機構數量還也遠未達到規模。
對此,中國教育戰略發展學會教師發展專業委員會理事長、《中國教師報》總編輯雷振海建議,在課程、課標以及教培中,應該把科技應試教育融入其中。
在“從科幻文學到影視產業”的交流中,科幻作家凌晨談到,影視作品雖然不可能把小說百分百地還原出來,但希望有更多真正懂科幻、懂影視語言的人參與到科幻影視創作中,讓更多好的科幻文學作品展現在屏幕上。
科幻作家、編劇吳霜認為,科幻文學與影視作品一定要掌握市場和科幻迷的愛好,做好更多市場大眾的愛好細分,可以通過線上線下的調研,幫助更多創作者把控好創作與改編的分寸。“科幻電影普及的不是具體的科學知識,最終還是要講好故事,僅靠發達技術的炫技反而會把故事沖淡。”結合科普與科教,科幻作家星河提醒道。
對此,科幻作家鄭軍表示認同。他說,電影故事是以人的視角進行敘述的,一部故事片,95%的鏡頭都是有關角色的。因此,科幻文學作品中如果沒有給人物提供足夠的形象展示和故事串連,電影是很難改編成功的。
深圳市科學技術協會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林祥通過視頻介紹,自2016年舉辦以來,深圳(國際)科技影視周已連續六年入選深圳市文化菜單重點項目。第12屆中國國際科教影視制作人年會作為影視周的重要組成部分,自開辦以來,更是吸引了1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影視作品8728部,有效促進了科技、文化、影視的深度融合。
在論壇最后,中國科協學會服務中心黨委書記劉亞東強調,通過科教影視·科幻產業·科普教育高峰論壇,凝聚了科教影視工作者強化使命擔當的責任,通過讓科學和影像的結合,營造了創新的氛圍,為我國科技和科普事業的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更為建設科技強國貢獻了力量。
(中國科教電影電視協會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