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劉昊
11月16日,記者從“我為群眾辦實事”廣西省南寧市城市靜態交通管理系統上線運行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南寧市城市靜態交通管理系統項目平臺正式上線啟用。
主辦方供圖
“停車管理是涉及城市運轉、展現城市文明、關乎交通出行的民生工程。”南寧市公安局有關負責人表示,南寧市委、市政府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扎實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立足城市交通發展戰略和全面落實強首府戰略,圍繞構建設計規范、停車有序、安全便民的停車管理目標,緊密結合城市道路交通文明暢通提升行動計劃、創建綠色交通示范城市等工作,按照政府主導、市場引導、社會共治、公眾參與的總體要求,著力提升城市靜態交通管理的現代化水平,打造智慧交通、數據服務、便捷出行的新模式,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今年7月1日起,由南寧市人大常委會制定頒布的地方性法規《南寧市停車場管理條例》(下稱《條例》)正式實施。《條例》第八條規定,市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應當建立全市統一的停車信息管理系統,并與城市管理綜合行政執法等部門共享管理信息,發布停車引導信息。市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應當定期組織開展機動車停車場的資源普查,將普查結果納入停車信息管理系統。第二十三條、第二十五條、第三十條、第三十八條等規定,公共停車場、經營性的專用停車場、提供互聯網停車服務的經營者以及道路停車位經營者,應當將經營情況的相關信息,停車位信息、收費標準等相關信息上傳到停車信息管理系統。
該負責人介紹,為破解城市“停車難”“管理難”問題,依據《條例》有關規定,南寧市啟動了城市靜態交通管理系統項目的建設工作。南寧市城市靜態交通管理系統充分運用新科技、新技術,采集、匯聚、融通停車資源數據,有效提升城市管理的高效性、精準性、實用性。該項目建設的核心內容包括一次停車資源普查(南寧市停車資源普查)、一個大數據平臺(南寧市城市靜態交通大數據平臺)、一套應用系統(南寧市公安局交警支隊靜態交通管理系統)和一批標準規范。停車資源普查旨在盤清全市停車資源現狀,為大數據平臺提供靜態數據支撐,同時通過管理服務手段,構建經營者動態更新的機制;大數據平臺是匯聚全市動靜態停車數據的基礎平臺,可以對外提供數據開源共享服務;應用系統是基于大數據平臺的數據共享功能,構建一套適用于交警部門的靜態交通管理系統,實現對停車的管理服務,并探索動靜態交通的融合分析,更好指導城市交通管理,服務市民出行;一批標準規范是確保項目有機運行和實現長遠發展的保障,也是未來南寧市城市停車管理的標準規范,包括停車場聯網接入規范、停車場編碼規范、數據共享規范、停車場錯時共享規范、支付管理辦法等,通過建立完善的標準規范,打通數據孤島,提升未來數據共享的能力。
該負責人表示,目前,南寧市城市靜態交通管理系統已經完成了項目中的大數據平臺開發及在政務云上的部署工作。下一步,將按照既定規劃推進建設,啟動全市范圍內停車場設施自主申報工作,全面啟動青秀區范圍內停車場數據聯網接入工作,提升靜態交通服務能力,加強數據安全管理。
據介紹,隨著南寧市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機動車保有量快速增長。據統計,截至今年10月底,全市機動車保有量已經達到279萬輛,其中汽車221萬輛。參照住建部《城市停車設施規劃導則》要求,一輛車按照1.1-1.3個泊位范圍計算,中心城區所需小汽車停車泊位243.1-287.3萬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