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李禾
纖維是紡織產業鏈的源頭,科技、綠色、智能已成為我國纖維產業發展的關鍵詞。在“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發源地,浙江安吉天子湖工業園區里,在科技創新的引領下,高性能、綠色的新型纖維產品在這里誕生,并從開創新品類邁向開啟新起點。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黨委書記兼秘書長高勇指出,我國已成為全球品種覆蓋面最廣的高性能纖維生產國。他提出,化學纖維行業應發揮科技創新引領作用,將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提升到新的高度,大力發展化纖行業智能制造,持續提升行業綠色制造能力,進一步提升自主品牌競爭力,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化纖企業品牌。
綠色環保是目前全球、全行業的發展共識。生物基化學纖維是實現化纖原料可持續發展的途徑之一,其中得益于原料來源綠色、生產過程綠色兩大屬性,萊賽爾纖維就是被國家列為鼓勵發展的綠色纖維產品。龍賽爾是浙江華豐龍賽爾纖維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豐龍賽爾公司)推出的萊賽爾長絲,也是目前國內唯一的萊賽爾長絲產品。
但萊賽爾纖維的誕生并非是一帆風順。作為華豐龍賽爾公司的創始人,陸鑫杰是一名化纖“二代”,他看到了纖維領域科技創新的力量。為尋找新型纖維材料,他查閱了大量文獻,偶然間發現一篇介紹利用萊賽爾長絲制備簾子布——輪胎外胎骨架材料的論文。未知領域的探索要比固守一隅更具挑戰,從論文實驗到批量生產,注定是條艱難的路。
在歷時兩年的自主研發,連續的長絲紡制終于成功了。但在檢測過程中,陸鑫杰帶領的團隊發現,產品的某些指標不適合作為簾子布,反而適合民用領域。于是,團隊將研發重點轉向了民用領域。2016年4月,百噸級生產線出絲成功,產品實現穩定生產。2017年1月,18萬米滿卷絲生產成功,標志著生產工藝完全成熟,同年10月,萊賽爾長絲在中國國際紡織紗線展覽會上首發,憑借強度較高、吸濕透氣性好、染色性能優異、質感和光澤可媲美真絲、長度可達數十萬米等特點,引起了行業關注。
龍賽爾的出現彌補了我國萊賽爾長絲品類缺乏的短板,建立了萊賽爾纖維產業新格局。據介紹,龍賽爾的研發實體具備從制備工藝到生產設備的自主知識產權,專利布局涉及生產工藝流程中的漿粕溶解、紡絲、洗滌和NMMO溶劑回收等核心技術,以及與龍賽爾產品相關的長絲檢測方法、切割設備、節能設備等外圍技術,形成了強大的技術保護網。
中國工程院院士、東華大學校長俞建勇指出,化纖行業要加強基礎研究,引領未來化纖產業的高技術發展。要找準科技創新的著力點,加速科技成果轉化,全方位提高行業創新能力等。
科技創新和市場需求推動我國高端化纖的快速發展。據介紹,在安吉天子湖工業園區,華豐龍賽爾公司規劃投入建設資金12億元,形成年產能2萬噸的萊賽爾長絲生產線,一期規劃年產能5000噸。目前年產能2000噸的生產線即將安裝完畢,預計年內實現投產。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發布的《紡織行業“十四五”發展綱要》及《科技、時尚、綠色發展指導意見》指出,“十四五”時期,我國紡織科技將在創新能力和產出水平均實現較大跨越的基礎上,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全面塑造行業發展新優勢。科技創新引領行業高質量發展,我國紡織科技正走向高水平的自立自強。
(受訪者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