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在互聯網治理體系中處于基礎性地位。發展好、運用好、治理好互聯網,讓互聯網更好造福人類,是國際社會面臨的共同責任。以法治方式推動建立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在為數字經濟發展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方面,各國應秉持開放合作、互利共享、兼容并蓄、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共同應對互聯網時代挑戰。
日前,由最高人民法院舉辦的世界互聯網法治論壇在浙江烏鎮圓滿落幕,論壇通過烏鎮宣言,標志著與會各國在網絡空間治理領域的司法合作進入新階段,將促進全球網絡空間治理規范化、法治化。
當前,信息技術革命對世界政治、經濟、法律、文化產生深遠影響?;ヂ摼W發展日新月異,網絡空間已成為人類共同的新家園,國際社會越來越成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速演進,互聯網發展為人類文明進步帶來了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同時也帶來了一系列風險和挑戰。網絡空間霸權主義、強權政治依然存在,保護主義、單邊主義不斷抬頭,不同國家和地區之間數字鴻溝不斷拉大,世界范圍內侵犯個人隱私、侵犯知識產權、推行種族主義、散布虛假信息、實施網絡詐騙、網絡恐怖主義活動等違法犯罪行為,已成為全球公害。
其中,互聯網技術創新發展就對法律制度、司法機構等帶來了機遇和挑戰。近年來,我國大力加強互聯網法院建設,探索互聯網時代新型審判機制和訴訟程序規則,司法創新駛上快車道。在浙江烏鎮,居民通過“法超市”智能服務就可以為打官司做好準備。烏鎮的“法超市”是浙江“互聯網+法治”的生動事例,也是中國司法正在發生的“化學反應”。隨著互聯網與法治深度融合、協同發展,產生了一系列裂變效應,法治為互聯網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和保障,互聯網為法治建設插上翅膀。“互聯網+法治”是高水平推進治理現代化的重要法寶。
可以說,法治在互聯網治理體系中居于基礎性地位。發展好、運用好、治理好互聯網,讓互聯網更好造福人類,是國際社會面臨的共同責任。針對發展不平衡、規則不健全、秩序不合理等日益凸顯的問題,各國應基于本國社會、經濟、法律和制度建設的實際,相互理解、尊重彼此的互聯網發展戰略和國家利益,推進互聯網法治建設,推動構建互聯互通、共享共治的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
以法治方式推動建立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在為數字經濟發展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方面,各國應秉持開放合作、互利共享、兼容并蓄、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共同應對互聯網時代挑戰,努力推動形成互聯網領域的國際規則,推進全球網絡空間治理;維護公平公正、公開透明、便捷高效、可信賴的司法體系,合理探索人工智能、區塊鏈等信息技術在司法中的運用潛力,提供智能、普惠、便捷的司法服務;遵循科技倫理和司法倫理,適應數字經濟創新發展需要,保護知識產權和虛擬財產權利,維護公平公正、有效競爭的經濟秩序。尤其是依據各國國內法及其參加或締結的國際公約,在職權范圍內保護個人信息和隱私,明確企業、組織及用戶的行為規范和權利邊界,避免信息濫用,為所有用戶營造安全的互聯網環境。(李萬祥)
關鍵詞: 法治互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