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人民網科納克里7月9日電 (記者鄒松)位于非洲西部的幾內亞醫療資源相對匱乏,許多腦部病變患者受限于當地的醫療現狀無法得到及時治療。自2022年起,隨著中國第二十九批援幾內亞醫療隊的到來,實現一項重要的技術突破——顱腦術中超聲。
7月3日上午,中國醫療隊在中幾友好醫院成功完成了一例顯微鏡下功能區腦膿腫切除術。以往患者罹患腦部病變大多只能選擇去國外接受手術治療,而這位50歲的幾內亞患者因病情較重,無法承受長途旅行,在聽聞中幾友好醫院已成功開展多例顱腦腫瘤顯微手術后,決定在此治療,由中國第29批援幾內亞醫療隊的神經外科專家張國濱實施手術。
超聲科顧秀娟在進行術中超聲檢查。中國第二十九批援幾內亞醫療隊供圖
手術中,張國濱在超聲科顧秀娟的幫助下,運用顱腦術中超聲技術,通過將一次性保護套的超聲探頭置于腦組織表面,實時觀察病變的位置和形態,進一步確認最佳手術路徑。術中超聲顯示,病變位于左額頂葉,大小約為4x4x3cm,邊界清晰,呈囊實性,周邊腦組織水腫明顯。最終,病灶順利切除,診斷為腦膿腫,并通過超聲檢測確認術腔無病變殘留、無出血,為患者術后恢復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左圖顯示術中超聲見囊實性病變,大小約為4x4x3cm,病灶周圍腦組織水腫明顯;右圖為病灶切除后,術中超聲示術腔無病變殘留。中國第二十九批援幾內亞醫療隊供圖
此外,顱腦術中超聲技術還在幾內亞進行了其他顱內病變的臨床應用。在一例巨大矢狀竇旁腦膜瘤手術中,由于患者術前MRV檢查費用昂貴,為給患者節省醫療費用,張國濱與顧秀娟嘗試用高頻探頭進行術中超聲檢測,成功地探測了矢狀竇的充盈情況和周邊血管代償情況,為手術中全切除腫瘤的情況下完整保留代償血管提供了重要的技術保障。
顱腦術中超聲技術的推廣和應用,為非洲幾內亞的神經外科手術水平帶來提升。通過顱腦術中超聲的精確定位,醫生可以更加準確地判斷病變的范圍和性質,從而避免損傷重要腦結構和血管,提高手術的成功率和療效。這項技術具有實時性、可重復應用性、經濟便捷性的優勢,其在幾內亞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
在中幾友好醫院,中國醫療隊的專家與當地醫生緊密合作,共同開展顱腦術中超聲技術的研究和應用。不僅積極推廣和教授幾內亞醫生使用術中超聲技術,更致力于將這項技術留在幾內亞,讓更多的幾內亞人民受益。
腦膿腫手術成功,全體參與手術的醫務工作者合影留念。中國第二十九批援幾內亞醫療隊供圖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