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炎炎夏日,火箭軍某部訓練場戰車轟鳴,一場綜合演練如火如荼進行。
“前方道路遭毒劑沾染!”車隊剛機動不久,就遭遇特情考驗。防化分隊迅速前出判明毒劑種類,發射營營長李志鵬組織人員密封車窗、拉緊篷布,并組織車隊快速駛離沾染地帶。
“為何不是先換防護服,爾后開展洗消作業?”面對記者的疑問,李志鵬解釋道,該型發射車密封性能良好,具備一定的防毒、防沾染能力。他們結合風力風向、毒劑成分等因素綜合研判認為,按慣例先打開車門換防護服反而會增加沾染風險,“應急處置不能因循守舊、照搬經驗,而應根據任務實際因地制宜靈活應變,否則可能錯過最佳時機、事倍功半”。
車隊繼續向前機動。孰料,連貫特情接踵而至。
“車輛遭敵打擊,發射車受損起火,人員受傷!”面對特情,滅火組立即前出撲滅著火點,搶救組緊急展開救治,其余車輛機動撤離……
演練現場,官兵聞令而動、沉著應對,整個過程有條不紊、及時高效。
一路機動,特情不斷。偵察衛星臨空,開展針對性隱蔽;道路被毀,調整機動路線;通信癱瘓,重構通信鏈路……其間,官兵隨機應變有效處置臨機特情。
“特情連貫設置進一步檢驗了官兵技戰術水平。”在現場督訓的該部領導告訴記者,他們緊貼任務需要、結合戰斗力建設實際,突出基礎課目強化訓練和常規特情靈活錘煉,針對要素間協同展開專攻精練,進一步提高官兵應急應戰能力。(張毓津 陸正輝 陳洋)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