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龍躍梅?通訊員?陳志健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小賴,剛才實操的過程中,零件潤滑的手勢可以像這樣,潤滑得更到位,動作更干凈。”卷接包車間副主任技師易錦全說。
一大早,備戰設備修理競賽的選手就走進廣東韶關卷煙廠技能創新工作室,開啟了一天的備賽之旅。如今,該工作室成為企業技能人才成長的“新搖籃”。
激活工匠“雁陣效應”
“上下班經常經過舊制絲車間,今天下班經過,發現別有洞天,這么短的時間就把這實訓基地做得有聲有色。”卷接包車間維修工李曉聰說。
在技能創新工作室,“工匠精神 創新引領”幾個字格外醒目,各項上墻制度、創新成果、整齊的桌椅、滿墻的榮譽證書,無不營造著濃厚的學習氛圍。
為了打造實訓基地,企業高度重視,一把手親自掛帥,整合廠內各方資源,致力搭建一個交流共享、聚力攻關、共進共贏的平臺。
從選址到設備設施,從場地照明到可視化標識,從工作室領銜人到組長,再到成員,無不精心挑選。最終確定了以“韶關工匠”姚景揚、張福華為主要帶頭人,以易錦全、彭韶波等省技術能手、高級技師為骨干的工作室團隊。近年來,他們圍繞影響產品的技術難題和瓶頸攻堅克難,主動創新,收獲了一項又一項成果及榮譽,成為推進企業科技創新的“中堅力量”。
“韶關工匠”姚景揚指導學員參加省級技術比武。李蕙軒?攝
通過“師帶徒”形式,進行“一對一”靶向教學,結合其自身特點,有針對性地確定指導方向和培養目標,推動青年員工盡快成為“行家里手”,讓工匠精神薪火相傳。“有了工作室,我們可以更好地集中技術技能力量,發揮工作室的‘聚合效應’,開展科技創新活動,造就高素質人才隊伍。”工作室帶頭人姚景揚介紹說。
通過激活“雁陣效應”,大力開展導師帶徒活動,著力打造高技能人才隊伍,激活教育培訓新形式,搭建平臺助力全員創新攻關。
成就技能人才“培養搖籃”
經過初步探索,創新工作室的運轉模式日趨成熟,硬件設備逐漸增多:內設卷接機實訓區、包裝機實訓區、電氣實訓區、組件實訓區和感官質量判定實訓區共5個實訓區。紙上得來終覺淺,為了讓青年骨干獲得更多實操機會,工作室爭取到了生產設備,從卷煙機、包裝機到先進的電氣實訓設備等,在這樣一個真實的“練兵場”,每一位員工都能真刀實槍地磨練技術。
創新工作室不但功能齊全,而且使用靈活、實操性針對性強。它獨立于卷接包車間生產現場之外,可以結合員工在實操技能實際需求,在不影響設備生產運行效率的前提下,開展各項技能培訓。
“在車間現場,師傅培訓完我大概是知道了,操作上還是不太清晰,但在實訓基地培訓,親自動手做幾次,我就完全掌握操作要領了,太有效了。”2022年入職新員工廖明輝興奮地說。為了加速新員工成長,卷接包車間按照培養時間節點,為每一位員工制定個性化的技能成長計劃,以周為單位,分模塊開展8個模塊的新員工設備實操技能培訓及考核,有效加速新員工技能提升。
目前,技能創新工作室已完成“雙喜杯”技能競賽集訓、新員工培訓等,成為技能人才培養的重要平臺,助力企業高質量發展。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