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時節,遼寧省阜新市太平區水泉鎮的山路上,一位身穿迷彩服,背著軍用挎包的中年男子,邊走路邊哼唱著軍旅歌曲。健步來到半山腰上的一處國防設施旁,他一邊拍照,一邊認真檢查記錄。
(相關資料圖)
中年男子名叫尹小志,是一名退役軍人,在邊境作戰中榮立個人二等功一次。1989年,尹小志退役回到家鄉阜新市太平區水泉鎮,成為鎮武裝部長。
1990年2月,阜新市太平區政府與區人武部聯合成立國防設施義務巡護隊,尹小志被任命為首任隊長。作為一名老兵,他深知國防設施對于國家安全的重要性。熟悉有關情況后,他便穿上迷彩服,背上挎包水壺,走樹林、鉆山溝,走遍了轄區內每處國防設施,把采集的名稱編碼、建造年代、功能作用、管護現狀等信息登記造冊,為國防設施建了“戶口”。
做好維護看管的同時,尹小志還組織義務巡護隊隊員積極向群眾宣傳軍事設施保護法,強化群眾的國防意識。從那以后,水泉鎮轄區內國防設施連續多年實現“零破壞”。
近年來,隨著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基礎設施建設、旅游資源開發等力度加大,給國防設施保護工作帶來諸多新挑戰。作為專武干部,尹小志始終像愛護自己的眼睛一樣愛護國防設施。
2010年秋季,聽到鎮里翻新村道需要進山拉運石料的消息,身患重感冒的他當即騎上摩托車趕往管護區域。在一處國防坑道口,有八九個人正往車上搬石頭,帶頭的是他的一個親戚。他二話沒說,勒令他們將已經運到村里的石頭搬回原處,并督促他們把坑道口恢復原樣。
此后,這名親戚很少與他來往,說他辦事“不留情”。尹小志說:“國防設施是國防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保護國防設施不能講私情。”
阜新地處遼西北地區,四季分明,春秋多風沙、夏季多暴雨、冬季雪量大,國防設施保護壓力大。
2018年7月,連續暴雨過后,因擔心部分坑道口被山洪沖毀,尹小志踏上泥濘山路,前往所轄區域逐個檢查,發現有3個坑道口被山洪沖塌,當即從山下搬石頭封堵。第二天,他又組織人員拉著水泥,將受到損壞的地方修繕好。連續兩天的高強度工作,他滿身泥濘,雙手磨出血泡,累得直不起腰……
這樣的經歷對尹小志來說已是平常。一次巡護中,尹小志獨自前往一條坑道查看,由于山路狹窄、道路濕滑,他不小心摔倒,磕破了腦袋。“幸好被前往其他方向巡護的隊員發現,當時如果得不到及時救治,很危險。”尹小志家人至今回憶起來仍感到后怕。家人還記得,他當時醒來后第一時間問隊員,巡護的區域有沒有國防設施受到破壞……
2021年,尹小志離開鎮武裝部長崗位,卻沒有卸下責任,仍時時惦念著轄區的國防設施安全。他每周都要親自巡查一遍,看看坑道有沒有塌方,看看有沒有人為破壞。
“雖然現在科技發達了,能用無人機對國防設施進行巡查,但國防設施就像我的孩子,時間久了不去看一下,就是放不下心。”尹小志說,“只要身體允許,我還要經常去,保護國防設施是我一輩子的責任。”(李國濤、邱家友)
(責編:王瀟瀟、薄晨棣)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