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西藏日喀則邊境管理支隊里孜邊境派出所位于喜馬拉雅山脈西北山麓仲巴縣亞熱鄉,駐地海拔4680米。該所轄區冬季漫長,氣候寒冷,最低溫度可達零下35℃,同時每日伴有6-8級的大風天氣。然而就是在這樣一個高海拔、氣候惡劣的邊境純牧業鄉,里孜邊境派出所的副所長徐曉龍,每日走上15公里開展群眾工作,走近了與百姓的距離,走深了警民之間的感情。
徐曉龍(右一)走訪群眾工作畫面。受訪者供圖
“‘走’的能力也不是一開始就有,都是鍛煉出來的。”徐曉龍長期扎根在最危險的一線執勤點,走得多了,身體素質提上去了,他也因此培養了“走”的專長。
“跟老百姓接觸,走一遍、兩遍還不行,得走上五到六遍,才能真正了解他們在想什么、存在什么困難。”徐曉龍說,只有深入群眾,才能真正做到體察民情、辦好實事。
之前從轄區北部的三個鄉鎮搬過來了一些群眾,剛搬來時,他們人生地不熟,不知道該如何反映困難,而徐曉龍與同事們的走訪工作及時解決了他們急難愁盼問題。
今年3月份,徐曉龍與同事們用一個月的時間,把達務村130戶415人詳細登記在冊,真正做到了一戶一檔、一人一卡,將轄區情況摸清吃透。
“通過走訪,我們了解到他們關心的是戶籍和子女教育問題。針對前者,我們把他們的戶籍全部遷移到亞熱鄉;就小孩上學問題,我們聯系了亞熱鄉中心小學的校長,校長回復說,只要戶籍在亞熱鄉,就可以在亞熱鄉就讀,我們第一時間將結果反饋給群眾。”徐曉龍說道。
徐曉龍自豪地表示,在“走”的過程中,與群眾的聯系也更加緊密。“到了群眾家里后,他們非常熱情,給我們端甜茶、留我們吃飯。走在路上,他們會主動跟我們民警打招呼,一些小學生看到我們也會敬禮。可以說群眾是真正把我們當成了親人。”
徐曉龍對剛來單位的新警也十分照顧,總會耐心疏導、勉勵他們,“遇到困難是很正常的,只要堅持一步步走下去,沒有什么困難是踏不過去的。”提到對新警的寄語,徐曉龍說道:“希望他們好好干、踏實干,這里是可以成長成才的地方,努力干就會有很大收獲!”
(責編:梁秋坪、鄧志慧)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