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精湛技藝,造就工匠人才。4月13日,備受關注的中國輕工工匠學院正式開學。
作為建設中國西部工匠城的重要支撐,中國輕工工匠學院正式開學,標志著學院建設和發展按下“快進鍵”,進入“新階段”。
中國輕工工匠學院于2022年6月落戶瀘州市。歷時不到一年時間,瀘州市以等不起、慢不得的緊迫感,加快推動中國輕工工匠學院落地辦學,為“技能中國”“技能四川”建設貢獻力量,主動融入和服務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加強“全鏈式”工匠人才培育、探索教培產城融合發展。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因勢而謀 全鏈條培育高素質工匠人才
酒城自古匠人輩出,“工匠精神”代代相傳。作為濃醬雙優的中國酒城、“三線建設”的老工業基地和四川建筑業大市,瀘州市能工巧匠眾多、職教資源富集,全市現有產業工人超過100萬人、技能人才超過30萬人。
以中國式現代化引領新時代區域中心城市建設,瀘州急需規模宏大、結構合理、技藝精湛的技術技能人才作為支撐保障。建設集工匠人才培育、技能評價鑒定、人才供需對接、技藝傳承交流、產教融合發展于一體的中國輕工工匠學院,正當其時,恰逢其勢。在此背景下,推動中國輕工工匠學院正式開學,有利于全方位、全鏈條培育更多高素質工匠人才,為瀘州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強人才保證,為促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和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提供優質的人力資源支撐。
據中國輕工工匠學院相關負責人介紹,學院立足“培育工匠人才、深化產教融合、賦能產業發展、提升城市能級”發展定位,全力打造全國一流的工匠人才培養平臺、工匠人才評價平臺、工匠人才服務平臺和產教城融合發展平臺,助力瀘州打造業態多元、配套完善、產城互促的融合發展生態圈,為中國西部工匠城建設提供堅實的技能人才保障。
不僅如此,中國輕工工匠學院還是瀘州探索市場化匯聚優質培訓資源、人力資源、產業資源的一次有益探索。
一方面,在運作模式上進行創新。與中國輕工工匠學院一同成立的,還有西部工匠城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工匠城公司”),按照“政府主導、市場運作、公司運營”的管理模式,瀘州堅持中國輕工工匠學院、工匠城公司“雙平臺”運行,實行“兩塊牌子、一套班子”,構建以中國輕工工匠學院為基礎、工匠城公司為主體、政府推動與社會支持相結合的工匠人才培養體系。
另一方面,在組織體系上更加健全。中國輕工工匠學院依托全國輕工龍頭企業、普通高等院校等載體,承擔工匠培訓、技術交流、技藝傳承、學歷教育等職責,構建“1+N”的空間布局;工匠城公司則通過建立健全現代企業制度,打造資源整合平臺,賦能區域產業發展。
“中國輕工工匠學院正式開學,將打通工匠人才培育的最后一公里,把企業的產業鏈、需求鏈與工匠學院的教育鏈、資源鏈深度融合起來,構建起集工匠人才培育、技能評價鑒定、人才供需對接、技藝傳承交流、產教融合發展于一體的良好業態。”中國輕工工匠學院相關負責人介紹道。
應勢而動 培養大國工匠、打造一流學院
當前,瀘州正大力推進中國西部工匠城建設,中國輕工工匠學院就是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瀘州市明確提出,以培養大國工匠、打造一流學院為目標,高水平規劃建設中國輕工工匠學院,圍繞重點產業方向開設“工匠研修班”“工匠特色班”等品牌課程,大力培育支撐中國制造、中國創造、中國建造的“一流工匠”,著力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培育更多技術技能人才,著力打造瀘州繼“中國酒城·醉美瀘州”后的第二張城市名片,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改革經驗和典型案例。
藍圖如何變為現實?探索工匠人才培養模式。中國輕工工匠學院將立足瀘州白酒、醫療、港口、綠色建筑、化工等優勢產業,培育一批服務產業發展的“存量優勢型”產業工匠。立足區域產業發展需求,前瞻性培養面向高端制造、新能源、新材料、醫療康養、現代服務業等產業領域的“增量發展型”產業工匠。精準對接東部發達地區,優化長期勞務供需協作機制,創新開展“高素質技能型”產業工匠共訓共育。同時,整合高等院校、行業協會、培訓機構等資源,健全工匠人才培育體系,做大瀘州技能培訓產業體量,聚集更多技能人才。
搭建工匠人才評價平臺。中國輕工工匠學院將主動對接中國西部地區骨干企業、專業機構,結合優質企業、專業機構的技能人才需求,整合專業院校、行業協會、研究機構的專業資源,引入各類技能等級評價資源,打造集職業資格認證、職業能力評價、鑒定品牌塑造為一體的綜合平臺,加快新職業培訓和評價標準開發。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建立傳承技藝評價及鑒定標準,探索建立“瀘州技藝”工匠人才認定標準。
完善工匠人才服務體系。中國輕工工匠學院將通過組建人力資源公司,打造覆蓋人力資源全生命周期的信息服務平臺,逐步推動委托求職、職位招聘、人才獵頭、勞務派遣、管理咨詢等業務模塊有機融合。大力拓展勞務外包服務業務,重點圍繞“酒城酒匠”“酒城化工”“酒城建工”“酒城護工”等勞務品牌,通過采取區域定向輸出、企業直接吸納等方式,拓寬長期穩定的勞務輸出渠道。
一頭連著工匠人才、一頭連著企業,中國輕工工匠學院將進一步探索培養工匠人才新機制,打造技能人才高地新路徑,構建“教培產城”融合發展新模式,讓更多工匠人才從“學院”走向“市場”。
聚勢而興 打造教培驅動、產城融合發展樣板
中國輕工工匠學院位于瀘州第二醫教園區,主要開展宣傳教育、工匠培訓、技術交流、技藝傳承、學歷提升等。學院建成授課后,將有效促進瀘州在技能培訓、職業教育、工匠培育等方面全方位提升,全力推進中國西部工匠城職業教育、勞動密集型產業和生活居住空間融合發展,形成年輕技能型人才招得來、留得住、持續增長的良好生態,有效服務區域產業招商和發展,助力瀘州高質量發展。
推動技能人才集聚瀘州。結合各層次、各領域技能人才現狀,聯合院校、企業、協會,打造穩固有序的技能人才梯隊,做大瀘州技能培訓產業體量,集聚更多技能人才。建立完善的職業教育體系,做大技能培訓產業體量,并促進技能人才從學生向勞動者的轉變,推進瀘州人口結構優化升級,推動技能人才加快成長為產業發展、城市建設的中堅力量,為瀘州高質量發展持續提供人才支撐。
推動優勢產業集聚瀘州。隨著中國輕工工匠學院的建成,區域技能人才規模不斷擴大、結構不斷優化,技能人才創新動力與活力也將得到激發,推動人才集聚與產業發展實現“良性循環”。屆時,中國輕工工匠學院將充分發揮技能人才的作用,通過豐富的供給端人才儲備,吸引眾多企業進駐瀘州,助力瀘州更好地承接東部地區產業轉移。
打造西部“教培產城”融合示范區。充分發揮中國輕工工匠學院“以培訓促生產”作用,促進教育鏈與產業鏈有效接軌,實現人才鏈與創新鏈高效銜接,培育“教培產城”生態圈,打造教培驅動、產城融合發展樣板,積極發揮先行先試和示范帶動作用,為“技能中國”“技能四川”建設貢獻力量。
(責編:董童、李源)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