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人民網倫敦12月31日電 (記者邢雪)12月30日,中國駐英國大使鄭澤光在英國主流媒體《衛報》發表題為《希望西方了解中國疫情防控的真實情況》的署名文章。鄭澤光指出,近3年來,中國始終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從自身國情出發制定科學高效疫情防控措施。
鄭澤光強調,隨著中國疫情形勢不斷好轉,穩增長的政策效應不斷顯現,中外人員往來更加便利,中國積壓已久的消費需求將集中釋放,投資者信心將得到提振,中國經濟將出現強勁反彈,為全球經濟發展帶來更多利好。
全文如下:
過去幾周,北京已最先渡過疫情高峰,生產生活正逐步恢復正常。中國疫情形勢總體穩定可控。越來越多的中國民眾開始打算下一步的工作、學習、旅游等事宜。
中國政府宣布從2023年1月8日起,將依法把新冠病毒感染從“乙類甲管”調整為“乙類乙管”,并同步實施中外人員往來新規。按照新規,取消入境后全員核酸檢測,入境后檢測陽性的也不再要求集中隔離。這是中國在綜合評估疫情形勢基礎上作出的防控策略調整,標志著中國疫情防控的工作重心從防感染轉向了防重癥,同時進一步降低疫情防控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沖擊。
近3年來,中國始終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從自身國情出發制定科學高效疫情防控措施。中國經受住了全球先后五波疫情沖擊,成功避免了致病力較強的原始株、德爾塔變異株的廣泛流行,極大減少了重癥和死亡。中國近期優化調整疫情防控措施建立在對病毒變異和疫情形勢的科學評估之上,反映了廣大人民群眾的呼聲。包括英國在內的多國實踐表明,奧密克戎傳染性雖強,但毒性和致病性明顯減弱,絕大多數感染者可以在較短時間內完全康復,重癥和死亡率已大幅降低。
中國疫苗年產能70億劑,疫苗品種不僅有滅活疫苗、重組蛋白疫苗,還有腺病毒載體疫苗。大量臨床研究證據表明,中國產新冠疫苗對奧密克戎變異病毒引起的重癥、死亡有良好的保護作用。中國累計報告接種新冠疫苗34億多劑次,覆蓋人數和全程接種人數分別占全國總人口的92%和90%以上,60歲以上老人的疫苗全程接種率達86%。中國正大力推進新冠疫苗加強針接種,重點強化老年人疫苗接種和健康管理。
近期,隨著感染人數增加,一些民眾出于預防心理搶購和囤積藥品,導致部分地方、部分藥品供應出現短期緊缺。但中國有強大的抗新冠病毒藥物和檢測試劑生產能力,可保障充足的供應。目前,中國退燒藥撲熱息痛和布洛芬的日產能均已達到7500萬片以上,抗原檢測試劑日產能已超過1億劑,且正在加大重點藥物市場供給,引導合理有序精準投放,全力確保藥品供應充足。
對于中國即將實施的中外人員往來暫行措施,國際社會普遍予以積極評價。隨著中國疫情形勢不斷好轉,穩增長的政策效應不斷顯現,中外人員往來更加便利,中國積壓已久的消費需求將集中釋放,投資者信心將得到提振,中國經濟將出現強勁反彈,為全球經濟發展帶來更多利好。
(責編:賈文婷、常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