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六起床,打開手機,微信朋友圈里“走,看天鵝去”幾個字進入眼簾。是啊,天鵝來了好幾個月了,早該去看看它們了。
車沿榆河而行,過龍源湖大橋,再沿大凌河而行,遠遠地,就看見岸邊的人群。走下公路護坡,站在湖堤上,向水中望去:陽光下,天鵝猶如一團團雪白的棉朵,在水中游弋著,溫順而安然。
“一、二、三……二十只?!蔽疫厰颠吥钸吨?。“叔叔,是二十四只,那里還有四只呢?!鄙磉呉粋€八九歲的小女孩糾正道。我順著小女孩手指的方向望去,果然,有四個小小的白點在水中移動,影影綽綽。
“是呢。你喜歡天鵝?”我問小女孩?!班?,去年前年我都來這里看天鵝了,去年是十八只,前年十一只?!毙∨⒄f的“前年”,是2020年初。2019年深秋,天鵝如約而至,飛來十一只。
前些年,遼寧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縣的龍源湖,只是天鵝的一個歇腳點,它們停一停,住個十天二十天,養足了精神,又繼續前行,去適合生存的地方生活。前年,天鵝來了,十天過去了,二十天過去了,最寒冷的冬天過去了,它們還沒有走,留在這里過冬了。今年,是天鵝來龍源湖過冬的第三個年頭。
看天鵝的人群里,一位五十多歲的男子指著那些天鵝說:“這地方,以前堆滿了垃圾,那時水流很細……沒想到如今能引來天鵝,更沒想到天鵝會在這里過冬?!薄耙膊荒苷f沒想到。”接話的是縣水利局一位退休干部。他說,這里是榆河與大凌河的交匯處,2006年治理時考慮到治理后環境改善,會有各種水鳥來安家,于是在湖心修建了三個小島供鳥兒棲身,沒想到治理后水面面積達一萬多畝,來安家的鳥兒非常多,所以后來又建了三個人工小島。
遠處的那四只天鵝,向前伸著長頸,貼著水面飛翔,姿態優美。近處,有幾只天鵝悠閑地游向南岸,落在后面的兩只卻不著急,頭一低鉆進了水里,隨后又鉆了出來,拍打著身上的水;還有幾只天鵝站在水中,昂首挺胸,打開翅膀,白“鵝”亮翅。
站在我身邊的老趙從紙箱里抓起一把玉米粒,向水里拋去。我跟老趙相識已久。那是2007年,天鵝來的第一年。從未見過天鵝的家鄉人,紛紛向這里涌來,都想一睹天鵝的身姿。那天我也隨著人流來到這里。只見一人正向水里拋撒玉米,那人正是老趙。我告訴他,天鵝吃魚,不吃玉米。他卻說,天鵝吃水草,吃魚,也吃玉米。我倆就此爭論起來。正巧,有一位生物老師聽見了我們的對話,他解釋說,天鵝以吃水生植物的根莖和種子為主,吃水里的昆蟲小魚,也吃玉米粒。就這樣,我與老趙才停止了爭論?!安淮虿幌嘧R”,我們也因此而認識了。
老趙那年剛剛退休。退休后,他做起義務管護員、宣傳員,不要任何報酬。每年天鵝一來,老趙主動上崗。每天一早他就來到這里,第一件事是看看天鵝數量少沒少,有沒有傷病的??吹接写┘t色、黃色衣服的人,老趙就勸說他們,天鵝對這些顏色敏感,最好穿色澤樸素的衣服來看天鵝。他還告訴人們,天鵝喜靜,不要大聲吵鬧,不向水里扔雜物。老趙說,天鵝來這里十五年了,還沒有受過傷害,人們都喜歡天鵝。我環視四周,果然,現場來看天鵝的人們穿著都很樸素,也沒有大聲吵鬧的。
“啾……啾……”兩只水鳥從水面飛過。我問一位正在擺弄相機的小伙子,這種鳥叫什么名字。小伙子說,是蒼鷺。自從來了天鵝,這位小伙子就喜歡上攝影,沒事就開車往龍源湖跑,給鳥兒們拍照片。小伙子告訴我,每年來這里小住的鳥兒,有白鷺、綠鷺,紅嘴鷗、燕鷗,長腿鷸、林鷸,綠頭鴨、秋沙鴨,有三四十種。
是啊,擁有美好的棲息地,是人類與鳥兒的共同夢想!
版式設計:趙偲汝
《 人民日報 》( 2022年03月21日 20 版)(責編:楊光宇、袁勃)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