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江蘇省蘇州市蘇州工業園區人民法院在統計唯亭街道案件數據時,發現該街道拆遷房買賣糾紛和拆遷小區車庫權屬糾紛數量多達52件,在全區案件中占比為40%。
“經過分析,唯亭街道轄區共有29個社區,其中23個是拆遷安置社區,占比近八成。”蘇州工業園區人民法院法官陳新雄介紹,由于歷史原因,拆遷安置房的產權登記存在不統一、不規范問題,因此相關糾紛頻繁發生,既增加了當事人訟累,也影響了社區和諧穩定。
園區法院一方面協調房產登記部門對轄區拆遷安置小區產權登記進行梳理,發現有登記不全的,經過審核后,及時予以補正;另一方面,建議街道對轄區拆遷安置小區車庫進行全面摸排、實地測量,科學合理確定車庫面積及對應房屋,從而完善車庫產權登記。房產登記部門和街道收到法院建議后,立即開展相關工作。不久,拆遷小區產權登記不規范問題便得到基本解決。
治理成效很快反映在了司法數據上。2020年,園區法院受理的唯亭街道拆遷安置房買賣糾紛和拆遷安置小區車庫權屬糾紛數量減少至8件。
近年來,園區法院立足司法職能,服務基層治理,充分發揮司法大數據作為社會治理“晴雨表”作用,每年對轄區街道的物業糾紛、鄰里糾紛等與基層治理密切相關的案件進行統計分析,幫助街道精準定位工作中的薄弱環節,有的放矢采取措施,切實提升治理成效。
2021年年初,為進一步深化司法大數據服務基層治理,園區法院在前3年統計分析案件數據的基礎上,從法院受理的案件中選取18個與基層治理緊密相關的案件類型,劃分為善良風俗類、社區治理類、行業治理類、治安治理類、重大風險類五大類,以案件占比及變化趨勢進行加權計算,構建“縣域基層治理司法指數”,努力實現對基層治理狀況的客觀評判,為科學評估基層治理水平提供量化依據。
“下一步我們將會同各個職能部門,消除信息壁壘,搭建基層治理司法指數的動態呈現可視化平臺,為黨委政府的治理決策提供更加及時和精準的司法數據參考。”蘇州工業園區人民法院院長趙新華說。
《 人民日報 》( 2021年12月30日 19 版)(責編:袁勃、趙欣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