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世界銀行在最新發布的《全球經濟展望》報告中再次下調對歐元區經濟發展的預期,將2019年和2020年的增速預期分別由此前的1.2%和1.4%下調至1.1%和1.0%。報告指出,受全球經濟環境惡化等因素影響,歐元區制造業表現持續疲軟,整體經濟活動動力嚴重不足,部分成員國經濟甚至處于衰退的邊緣。分析認為,面對不利局面,歐盟需多管齊下,才能有效應對經濟挑戰。
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近日在《2020年度可持續發展戰略》報告中指出,歐元區經濟總體保持復蘇勢頭,但受外部環境和地緣政治等因素影響,反映宏觀經濟基本面的各項數據增速明顯放緩,歐元區經濟正面臨低增長和低通脹并存的不利局面。
市場研究機構——
歐元區PMI連續11個月下滑,表明地區經濟面臨動力嚴重不足的困境
歐委會去年12月底發布的《歐元區經濟分析》報告預計,歐元區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速將從2018年的1.9%下降至2019年的1.1%,并在未來3年維持這一低速增長態勢。除立陶宛外,歐盟其他成員國均出現經濟增速放緩的態勢。此外,歐元區核心通脹率持續保持低位,預計2019至2020年將繼續保持在1.5%以下。世界知名市場研究機構IHSMarkit認為,“去年12月歐元區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PMI)僅為45.9,歐元區PMI連續11個月下滑,表明地區經濟面臨動力嚴重不足的困境。”
數據顯示,歐元區主要經濟體去年表現欠佳。歐委會去年11月發布的報告顯示,作為“歐洲經濟火車頭”的德國陷入技術性衰退期,2019年經濟增速預計僅為0.4%,制造業連續6個季度出現萎縮;另一主要經濟體意大利的境遇更為艱難,2019年經濟增速僅為0.1%,幾乎陷入停滯,并且沒有短期復蘇的跡象,公共債務水平和失業率也將在未來3年內處于高位;受國內結構性改革措施紅利的影響,2019年法國的經濟表現相對穩定,但經濟增速也從此前的1.7%下滑至1.3%,并且面臨財政赤字和公共債務水平進一步增加的壓力。
分析認為,經濟增速放緩可能會成為歐元區長期面臨的態勢。如果歐元區經濟長期陷入低增長和低通脹的局面,制造業領域的危機將進一步向服務業等領域蔓延,進而影響消費、投資等方面,造成經濟的惡性循環。與此同時,長期的低利率也將對歐元區金融系統健康程度帶來負面影響。
經濟學家——
歐盟缺乏有效應對危機的政策工具,造成了危機的進一步深化和蔓延
歐委會報告認為,歐元區經濟發展陷入困境是由多重因素疊加造成的,其中既有生產效率下降、人口老齡化等長期因素,也有全球經濟下行、科技產業發展放緩等周期性因素;既有全球貿易緊張形勢、英國“脫歐”等不確定性所造成的供給側方面的危機,也有可持續發展和綠色經濟帶來的結構性調整。
歐盟布魯蓋爾經濟研究所副所長瑪利亞·迪米爾茨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歐元區以貿易為主的外向型經濟模式,使其更易受到外部不穩定因素的影響。這是當前經濟困局的最直接因素。此外,歐盟缺乏有效應對危機的政策工具,造成了危機的進一步深化和蔓延。在當前歐盟政策選擇有限的境況下,如果未來外部環境持續惡化,比如歐美貿易摩擦升級,將對地區經濟帶來更為嚴重的影響。”
分析認為,當前歐元區經濟發展主要面臨以下三方面阻礙:
一是歐洲單一市場尚不完善。歐洲存款保險制度建立進展緩慢,阻礙了銀行聯盟的進一步發展,而資本市場聯盟仍存在碎片化的問題。市場的不完整造成包括貨幣政策在內的政策效果無法有效傳遞,對經濟的刺激作用未能完全發揮。
二是外部不確定性增加導致投資動力不足。據預測,受內外不確定因素的影響,歐元區總投資額增速將從目前的4.3%銳減到2021年的1.9%,其中公共投資額較低,占GDP比例不足0.5%。未來,投資動力不足將進一步導致生產效率和經濟增長潛力下滑。
三是歐盟成員國結構性改革進展緩慢。歐債危機爆發至今,成員國在歐盟的政策引導下紛紛進行結構性改革,但受民粹主義情緒等因素的影響,除金融系統和勞動力市場等幾個領域外,社會保障、稅收制度、服務和電信行業等方面的改革進展緩慢。
歐委會主席——
當前歐盟經濟工作的重點應從“應對危機”轉入“尋求可持續發展”
面對歐元區經濟發展動力不足的困局,歐洲央行2019年曾打出一套“組合拳”,包括新一輪定向長期再融資計劃,推出了包括降息在內的擴張性貨幣政策,重啟了每月規模為200億歐元的新資產購買計劃。然而有分析認為,當前歐洲經濟所面臨的挑戰主要是由于外部環境惡化、全球經濟結構調整所引起的供給側危機,單純的貨幣政策對經濟的促進作用正在遞減,歐盟需要采取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和更大幅度的結構性政策,確保宏觀經濟更加穩定。
馮德萊恩明確表示,當前歐盟經濟工作的重點應從“應對危機”轉入“尋求可持續發展”。歐盟和成員國必須對經濟的結構性變化和新的發展模式作出有效回應,短期內通過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聚焦于公共投資和結構性改革,提振經濟;中長期則需要通過提高生產效率、提升勞動能力等措施解決面臨的問題。
《歐元區經濟分析》報告指出,2019至2021年歐元區財政政策將總體保持中性偏積極的態勢,將加大公共投資的力度。2019年12月歐委會推出了《歐洲綠色協議》,將未來投資的重點放在循環經濟、可再生能源、節能建筑以及低排放交通等領域,預計每年將新增2600億歐元的投資。與此同時,歐盟也鼓勵成員國采取更積極的財政政策,鼓勵包括對教育、環境、科技等領域的高質量投資。
在金融領域,歐盟將進一步深化經貨聯盟,拉動投資并有效提升歐元的國際地位,完善資本市場聯盟,增加企業的融資渠道以及市場對危機的敏感度。歐盟還計劃推動結構性改革,促進成員國加大在研發領域的投入,從而提升生產效率。
迪米爾茨表示:“歐盟一系列促進經濟的政策能否達到預期效果,關鍵在于成員國間是否能達成共識。面對當前的經濟困局,無論在貿易領域還是投資領域,歐盟都需要形成統一的聲音。危機為我們提供了改革的動力,我們必須抓住它。”(記者 鄭 彬)
關鍵詞: 歐元區經濟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