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加大5G網絡和千兆光網建設力度,豐富應用場景”,“千兆光網”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3月29日,在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舉辦的“千兆光網助力數字經濟新增長”主題論壇,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技術與標準研究所所長、中國寬帶發展聯盟副秘書長敖立在接受新華網專訪時說,千兆光網與5G網絡一同構成支撐我國新型基礎設施發展、助力數字經濟和數字化轉型的“雙輪”和“兩翼”,兩者在未來發展中相互補充促進,同等重要,推動千兆光網發展需全面提升產業能力。
千兆光網是新型信息基礎設施的承載底座
千兆光網采用固定光纖連接,能夠向單個用戶提供千兆接入能力,具有傳輸帶寬大、抗干擾性強、微秒級連接等優勢。據了解,目前在面向家庭用戶和園區/專線接入時,更多采用固定光纖寬帶,在電磁環境復雜、對傳輸帶寬和連接穩定性要求高的場景下,千兆光網的應用也較多。
敖立認為,千兆光網不僅是固定通信網絡的傳輸載體,也是5G、數據中心、物聯網等各類新一代信息通信基礎設施的“承載底座”,與5G網絡一同構成支撐我國新型基礎設施發展、助力數字經濟和數字化轉型的“雙輪”和“兩翼”。
“從支撐宏觀社會經濟發展看,發展千兆光網,可以拉動網絡建設有效投資,支撐超高清視頻、AR/VR等新型消費業務應用普及,促進信息消費;從支持產業數字化轉型看,千兆光網是各類新型信息基礎設施的承載底座,通過千兆光網建設,可以使得高速網絡全面部署延伸,支持制造、交通、醫療等垂直行業應用市場培育,助力傳統企業數字化變革,帶動工業互聯網、智能制造、智慧城市等各個領域的創新創業;從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看,千兆光網和每個人都息息相關,高速網絡和快速發展的新業務和新應用正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敖立說。
首次提出了千兆城市的評價指標
3月25日,工信部印發《“雙千兆”網絡協同發展行動計劃(2021-2023年)》(以下簡稱《行動計劃》)的通知,首次提出了千兆城市的評價指標。預計到2023年底,全國有超過 100個城市可以達到“千兆城市”標準。
敖立認為,在“千兆城市”建設中,推進千兆光網建設部署,一方面可以拉動投資,帶動生產,推動城市加快建成新一代信息通信網絡,形成支撐數字經濟發展和經濟社會的數字化轉型的“承載底座”;另一方面寬帶網絡向千兆全面升級,網絡更快更便捷,可以全面提升用戶體驗,滿足人民對高質量生活的需求,構造良好的營商發展環境。
敖立說,推進“千兆城市”建設,就是要統籌發揮城市的資源匯聚作用和市場主體的創新驅動作用,以評價指標為導向,引導各地5G和千兆光網發展方向,強化示范帶動作用,形成重點城市帶動、各城市競相發展的格局。
千兆城市評價指標,一是衡量城市“雙千兆”網絡能力;二是衡量城市“雙千兆”用戶;三是在衡量城市“雙千兆”協同部署的典型應用。“評價指標既要具有一定的門檻,也充分考慮了當前我國“雙千兆”網絡發展和應用水平,預計到2021年底,全國能夠建成20個以上的“千兆城市”;到2023年底,全國有超過100個城市可以達到“千兆城市”標準。”敖立補充道。
5G網絡和千兆光網相互補充促進
當前,5G建設正在加速推進,針對兩者如何有效協同,提升用戶網絡體驗,推動行業數字化這一問題,敖立表示,信息通信網絡既包括固定通信網絡,又包括移動通信網絡。千兆光網采用固定光纖連接,具有傳輸帶寬大、抗干擾性強、信息傳輸時延小等特點。5G網絡是移動寬帶連接,面向個人或多終端,可以實現泛在連接和廣域空間覆蓋。無論《“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還是2021年政府工作報告等重要文件中,均明確提出要加快5G和千兆光網的發展。可見,5G網絡和千兆光網在未來發展中可互相補充、促進,同等重要、缺一不可。
敖立認為,推進5G和千兆光網協同發展,一是網絡建設互促,推進我國加快建成新一代信息通信網絡;二是應用優勢互補,二者面向差異化場景,共同滿足不同行業、不同場景的差異化應用需求;三是業務融合創新。5G和千兆光網發展當前都面臨應用需求探索的問題,通過5G和千兆光網的協同,也可以促進固定和移動網絡融合的業務模式創新,形成“以建促用,建用并舉”的良好發展循環。
千兆光網正在探索多種應用
當前,千兆光纖除了能夠滿足普通用戶,應用探索相對5G較少。敖立坦承,千兆光網和5G創新業務應用是全球性難題,特別是我國光纖網絡和5G發展已在全球領先,我國在“雙千兆”網絡領域發展已無成熟模式和經驗借鑒,是全新的探索和挑戰。
目前,千兆光網和5G應用場景均在加快由C端向B端延伸,與5G相比,千兆光網應用探索還需業界進一步孵化推進。
據敖立介紹,目前的探索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在家庭應用方面,視頻娛樂、遠程辦公、智慧家庭等應用場景帶動千兆網絡需求;二是在企業應用方面,千兆光網支持企業高質量專線、企業上云、全光園區等應用,支撐交通、電力、油氣等國家支柱產業數字化轉型;三是在工業應用方面,基于千兆光纖網絡的工業光網可以促進工業互聯網能力提升,在復雜的工廠環境下,實現高帶寬、抗電磁干擾的穩定綠色節能網絡,打通各環節信息通道,推動工業生產數字化。
推動千兆光網發展需全面提升產業能力
目前,我國光通信產業快速發展,已經形成完整的產業鏈,光通信技術和產業發展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整體技術產業優勢明顯。
針對《行動計劃》提出“產業鏈強鏈補鏈行動”,敖立說,我國光通信產業在芯片、高速模塊、器件等方面還存在短板,特別是高端芯片制造面臨制約,高速光模塊研發、生產、制造上還存在不足,高端產品能力不足;千兆光網的網絡設備和終端成本還較高。
推動千兆光網發展,敖立建議應從以下幾方面全面提升產業能力:一是加強核心技術研發和標準研制。加大在超高速光纖傳輸、下一代光網絡技術和無線通信技術方面的研發投入,積極參與國際標準化工作,形成我國技術核心競爭力。
二是加速推進終端設備成熟。加速各類終端成熟,減低終端成本,提升終端性能。推動支持高速無線局域網技術的家庭網關、企業網關、無線路由器等設備研發。
三是加快產業共性短板突破。芯片和模塊是關鍵基礎,也是我國產業發展的短板。加強高速PON芯片、高速光模塊的技術攻關,提升制造能力和工藝水平。(趙秋玥 凌紀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