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網汽車評論 “第四季度產能提升后,我們有信心實現4萬輛的月交付目標。……我們有信心在2024年提前挑戰奔馳、寶馬、奧迪在中國區的銷量,我們在2024年將努力成為中國市場銷量第一的豪華品牌。”
在Q2財報會上,李想的一番話提前吹響了2024年的進攻號角,這是過去中國品牌在豪華市場未敢有過的野心。
支持其野心的,是持續穩定的盈利,是3倍市場增量,是上市即爆款,是升級迭代后更能打的體系。在至此的上半場,已經從“蔚小理”新手村提前晉級的理想,有很多值得歌功頌德的地方,其自身成績也配得上。
(相關資料圖)
那么下半場呢?理想如何保持目前如此強勁的勢頭?Q2財報后的內容或許可以窺見一斑。
Q2業績有多強?
李想的野心來自愈發強勁的業績。理想汽車一季度凈利潤14.1億,二季度23.1億元;二季度毛利率21.8%,連續兩個季度超過特斯拉。而BBA的毛利率一般不超過20%。
“15%-25%的產品毛利率是一個健康生存的汽車企業的基準要求,銷量領先的比亞迪、特斯拉都是如此。”這是李想對毛利的追求。所以即使在年底純電車型推出后,理想也“仍然希望保持全年20%以上的毛利率指引。”放眼全球,新能源汽車行業只有三個公司跨越了盈利生死線,就是特斯拉、比亞迪、理想。
良好的利潤要求增長必須有質有量。
量的方面,二季度理想汽車交付86,533輛,是去年同期的3倍。上半年的交付量,也已經超過2022全年。30萬元以上新能源品牌銷量第一,同時也是國內豪華品牌市場銷量最高的中國品牌。
去年以來,理想L系列實現了上市即爆款,旗下三款車型均在各自細分市場保持銷量領先。其中,理想L7對銷量的提振最為明顯,做到了“上市即上量”,連續三個完整交付月銷量破萬,蟬聯30萬元以上中大型SUV銷量冠軍。
質的方面,在如火如荼的價格戰中,理想的定價沒有被侵蝕。
今年初,特斯拉在全球掀起價格戰,國內Model 3起售價低至22.99萬元,創下國產特斯拉歷史最低價格。比亞迪等國內緊隨其后參與價格戰,3月隨著湖北補貼,整個行業幾乎都參與進來。而理想不僅沒有卷入價格戰,且在理想L系列帶動下,產品售價區間顯著提升。
不跟別人卷價格,需要底氣。一方面得益于銷量競爭的優勢地位,另一方面則是靠卷自己,包括組織流程升級、經營能力提升和渠道優化。
李想坦言,今年年初,為了適應矩陣組織的變革,參考之前的成功企業在組織變革時有2-3年的停滯,所以理想下調年度目標30萬輛。而結果是,組織升級不但沒有帶來效率下降,反而增長,導致目標定的偏保守,基于30萬輛的供應鏈準備,最終限制了產能需求的釋放。
用李想的話說,“組織和流程確實是我們能為員工打造的最好的產品,……產品升級為公司帶來更多的利潤或價值,而組織升級帶來更多的效率。”
經營能力的提升,核心在于加強了對成本的控制,2023年二季度單車成本降低至25.5萬,拉動毛利率明顯提升。
渠道與銷量同步,二季度,理想新增零售中心32家,截至2023年7月31日,理想汽車在全國已有337家零售中心,覆蓋128個城市;售后維修中心及授權鈑噴中心323家,覆蓋222個城市。
隨著目標的不斷超越,疊加理想汽車在自動駕駛領域的技術加速落地,資本市場給出了理想汽車非常好的預期。
在2023年二季度中國車企市值排名中,理想汽車位居市值第二,僅次于比亞迪,且比傳統車企長城、上汽等進一步增大領先優勢。今年以來理想汽車在美股和港股大幅增長,反映了市場對于理想汽車發展前景和增長潛力的信心。除了業績,這里面必然包含預期的部分。
邁入40萬時代,千億理想還有多遠?
銷量指引方面,今年三季度,預計理想汽車的交付量有望達到 10-10.3萬輛 。今年全年,理想有信心超出年初目標的10%-20%,并且突破千億人民幣的全年營收目標。
可以說,千億理想只有一步之遙。理想正在逐步摘掉造車“新”勢力的標簽,成為中國品牌的中堅力量。
在今年年底之前重要的路標,除了首款純電車,則是理想沖擊四萬輛的月交付里程碑。從企業內部目標來看,理想L8和理想L9的目標是每月過萬輛的交付,理想L7挑戰1.5萬輛月交付目標。
李想表示,目前給出的銷量指引確實是三季度產能的極限。
馬東輝解釋說,現在理想汽車常州制造基地有兩條產線生產L7、L8、L9,單純從整車產能來看,如果是雙班制,每個月最多可以達到5萬臺。但產能的瓶頸實際在零部件的供應環節,由于年初制定的目標保守,供應鏈準備不足。
據悉,理想Q2已經制定了提升產能的策略和規劃,但還需要一段時間來達成。“目前,零部件產線也還在調試和驗證當中,需要一點準備時間,但是很快就可以釋放出新的產能。對于2024年和2025年,我們也提前做好了產能的規劃和準備。”
李想表示,“第四季度產能提升后,有信心實現4萬輛的月交目標。還有很重要的一點,我們有信心在2024年提前挑戰奔馳、寶馬、奧迪在中國區的銷量,我們在2024年將努力成為中國市場銷量第一的豪華品牌。”
該省省該花花,掙錢不耽誤研發
“未來我們將會投入更多的研發資金,無論是在自動駕駛還是在其他層面。全年總水平維持在100億人民幣左右。”理想CFO李鐵在財報會表示道。
利潤和現金流是研發的基石,出色的自我造血能力,自由現金流96.2億元人民幣,讓理想可以不遺余力地投入研發、招攬人才、加速業務擴張,建立長期競爭壁壘。
從年規劃100億資金研發拓展到動作,包括上半年已經落地的一些自動駕駛技術成果,年底實現百城NOA落地目標不變,可以看出理想正在“激進”構建智駕護城河。
理想在智能駕駛的后起之追,取得了飛速的進展。
2023年6月,理想在北京最復雜路況之一的望京路段開啟了中國首個不依賴高精地圖的城市NOA和通勤NOA試駕,并向北京和上海的早鳥內測用戶推送了城市NOA功能。 試駕用戶對理想AD Max展現的駕駛安全感、駕駛效率和舒適性等方面均給予高度評價。
在感知方面,通過創新的NPN特征和TIN網絡增強BEV模型,實時感知復雜道路結構,理解交通規則;通過Occupancy網絡識別通用障礙物,同時在規控算法上使用模仿學習,做出更像人類駕駛員的判斷。據官方透露,最大的優勢是擁有國內最大的智能駕駛車隊,也擁有國內最多的訓練里程數據。
下半年,理想會繼續開放城市NOA給早鳥用戶,同時會開啟通勤NOA的早鳥測試,將城市智能駕駛普及給更多家庭。就開放的邏輯和順序而言,理想汽車總裁馬東輝解釋說,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當地理想汽車的保有量,保有量越多,行駛里程數越多,智能駕駛相關的測試數據就越多,就會更早地開放。另外,當然還取決于城市當中復雜路口的NPN特征(神經先驗網絡)的完成情況。
截至目前,理想為超過38萬家庭用戶提供高速NOA功能;高速NOA里程超過2.3億公里,未來智駕方面的飛輪效應將會更加明顯。
大模型上車,理想已具備了Mind GPT全棧的自研能力,目前已經全面啟動內測,測試通過之后,會通過OTA釋放給少量早鳥用戶,為“移動的家”帶來更大的想象空間。
據悉,Mind GPT的加持可以讓理想同學成為家庭當中的一個成員,可以成為一位車輛“專家”,知識淵博的“學者”,因材施教的“老師”,走遍世界的“導游”,無所不能的“助手”。
純電之戰,理想怎么打?
除了繼續沖銷量,理想汽車下半年的最大動作,是進軍純電動市場,首款5C純電超級旗艦車型——MEGA的發布。
一方面,純電是理想目前產品矩陣的缺憾,另一面也是理想的潛力之地。
“我們有信心理想MEGA將成為50萬元以上銷量第一的新爆品。”李想的信心似乎有些“自大”,但是考慮到其過往打造爆款的能力,如今誰也不敢小覷他的產品自信。
根據理想汽車的雙能戰略規劃,到2025年,計劃形成1款旗艦車型、5款增程電動車型、5款高壓純電車型”的產品布局,打造面向20萬以上的市場的全矩陣,全面滿足家庭用戶的需求。
從理想公布的各種技術來看,理想MEGA這款純電“新物種”要靠自身硬實力搶下高端市場。正如月銷數萬的理想L系列,成功撬動了BBA的群體。
理想MEGA目前的曝光信息不多,但是5C電池+800V高壓快充技術顯然是一個殺手锏。充電速度提高到12分鐘500公里,近乎和燃油車同樣的補能速度。這樣的技術加持后,理想汽車的純電產品將具有壓倒性的市場競爭力。
在理想看來,純電與快充缺一不可,這也是為何其選擇在該領域后發制人,800V高壓快充解決方案,對高壓純電車型的電池和寬溫域的電池熱管理系統進行了優化,更加充分地利用電池的5C充電倍率,可實現峰值500kW以上的充電功率,補能體驗接近燃油車。
同時,理想在積極布局5C超級充電網絡,截至目前,理想汽車已經在全國建成并運營37座理想5C超級充電站,目標于今年底建成超過300座,25年底建成超過3000座理想5C超級充電站。
總之李想堅信,以大電池和高效率增程器為核心的增程技術、以及真正解決充電速度慢和長途充電難的高壓純電技術,兩條路線并行,是大規模替換燃油車的最佳方案。
至于外界對純電車型盈利能力的擔憂,李鐵表示,除了加強供應鏈管理,他更相信,從產品上市的第一天,利潤率既是在定義產品,也是在定義客戶。依舊是過去精準定位目標用戶的邏輯。
結語:
2023年,小鵬和蔚來仍然在憑借融資,通過新的“金主”為自己繼續輸血。而理想則選擇截然不同的方式,在沖3萬、沖4萬月銷的路上,保證了利潤血袋的充足,用事實證明出不同與特斯拉的另一條新造車之路。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