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英國《新科學家》雜志網站近日報道,美國密歇根大學科學家的最新研究顯示,如果氣溫繼續上升,在本世紀末,氣候變化可能導致美國的花粉季提前開始,推遲結束,即持續時間更長。而且,花粉的釋放量可能會增加多達250%,致使花粉癥患者出現更嚴重的癥狀。
花粉引起的過敏(如花粉癥)影響全世界30%的人口。最新研究負責人、密歇根大學的張映曉(音譯)說:“過去幾十年里,花粉的數量出現了變化,而且現在大氣中花粉的增加開始得更早,‘幕后黑手’就是氣候變化。”
在最新研究中,張映曉及其同事將氣候模型與1995年至2014年間美國13種最常見花粉的數據相結合,以預測1981年至2100年花粉的釋放等情況。他們發現,如果美國的氣溫上升在4到6攝氏度之間,植物會提前40天開始釋放花粉,如榿木釋放花粉的數量可能在2月份而非現在的3月達到峰值。而且,稍晚一些授粉的植物,如禾本科植物,可能會晚19天授粉,這延長了花粉季,并使全美每年的花粉排放量增加16%至40%。
此外,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的增加也會顯著影響花粉的釋放。此前的研究表明,本世紀預計的大氣二氧化碳濃度的上升可能會使美國的花粉排放量增加250%。研究人員解釋說,二氧化碳在光合作用中起關鍵作用,更多二氧化碳可能意味著植物變得更大、更強,從而釋放出更多花粉。不過,科學家們目前沒有更多有關二氧化碳影響花粉的數據。
張映曉說,如果這些預測成真,花粉季持續時間會更長,植物釋放出的花粉也更多,花粉癥患者的情況會變得更糟。但這項研究沒有考慮到其他影響,如氣候變化可能導致旱災和洪水數量增加,這些因素也會影響植物的生命,從而影響花粉數量。(記者劉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