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送審施工圖,等待時間最長超過200天,現在5個工作日就能拿到審查報告,真是太高效了!”福建廈門一家建設工程公司的副總經理曹小平手拿他剛送審的一份施工圖向記者介紹,“9月10日提交,11日接到要補充材料的電話通知,18日出具初審意見,這中間還過了個中秋節呢!”
從200多天到5個工作日,是效率的提高、企業成本的下降,更是營商環境不斷優化的體現。近年來,廈門市紀委監委切實轉變職能,立足監督的再監督,聚焦全市在加快推進招商引資和重點項目建設等方面存在的作風問題,督促相關職能部門履職盡責,為營造良好營商環境保駕護航。
走出去發現問題,不再被動等線索
“上次走訪中您反映的問題解決了嗎?有沒有遇到新問題?”10月10日,記者隨廈門市紀委監委黨風政風監督室干部李喜瑞回訪部分企業,快人快語的她,見到企業負責人就直奔主題。
原來,今年3至5月,市紀委監委會同市工商聯和市中小企業服務中心,走訪了100多家企業,大家面對面地和企業主“拉家常”,了解問題、收集意見建議。走訪發現,多家企業普遍反映審圖時間過長,甚至影響了企業的正常生產經營。
4月,在收到市紀委監委反映的問題后,市建設局快速行動,查找癥結、對癥下藥:一方面規范審圖內容,累計簡化20余項內容,確保責任明晰;另一方面對審圖時間作出明確要求,比如,大型項目的審圖要在15天內完成。此外,建設局還出臺了針對審圖機構的考評辦法,倒逼服務提升。
在市建設局,記者看到了剛上線運行沒多久的“廈門市建設局勘察設計全過程信息管理平臺”。登錄進去,點擊“項目管理—項目查看”,建設單位、審圖機構及審理情況等信息一目了然。據介紹,有了該系統,市建設局實現對審圖的全流程管理,對于即將超時的,還能第一時間警示提醒,確保時效。
企業訴求不同,如何第一時間知悉和回應?市紀委監委聯手媒體,在廈門日報、廈門電視臺開設“監督在線”“監督視線”欄目,同時在廈門網設立黨風政風監督臺,廣泛收集問題線索。截至10月31日,相關平臺共征集反映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意見526條,群眾反映單位在服務群眾方面存在問題1985條。經研判,截至10月31日,已開具督查督辦通知單184份,辦結156份。此外,市紀委監委還選聘了20名來自全市各行各業的黨風政風監督員,延伸監督觸角,形成監督合力。
“以前我們習慣接到問題線索后去調查,現在是走出去了解情況、發現問題。上半年集中走訪企業后,眼下我們又主動回訪,形成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閉環。對于群眾反映的機關干部在服務中存在的作風問題,我們直查快辦,形成了震懾效果。”市紀委監委黨風政風監督室主任盧建華說。
打通“堵點”,解決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
今年5月,廈門開展為期35天的營商環境建設專項巡察。巡察組進駐42家單位,瞄準營商環境政策落實和要素保障、“放管服”改革、人才引進、法治環境等方面問題,充分發揮巡察利劍作用。
“巡察時,我們前后組織93家企業代表召開15場座談會,收集意見建議200多條,整理后再轉給相關職能部門解決。”市委第一巡察組副組長袁豐平介紹。
10月11日下午4點12分,716路公交車穩穩地??吭谙璋残聟^舫山西二路站,北邊不遠處就是ABB廈門工業中心。該公司有員工4000多人,新的公交線路開通后,大家上下班方便不少。翔安工業園區位于廈門本島外,有員工11萬多人,但位置相對偏遠,公共交通不便,廣大職工反映強烈。
巡察組了解情況后,組織市交通局、公交集團座談,并向市委匯報。“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開展后,市公交集團通過主題教育抓整改,新設了兩條線路,共投入6臺公交車,車站直接設在人多的企業外面,打通園區員工出行“最后一公里”。
專項巡察重在打通“堵點”,解決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針對企業反映土地供應不足的問題,廈門市委出臺《關于加快推進存量土地清理盤活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意見》;企業用電跟不上,巡察組協調電力公司和企業周邊施工單位,要求做好應急預案,確保企業不斷電;針對立交工程驗收階段,建設局、規劃局、公路等部門將對方驗收作為前置條件的情況,巡察組督促落實市政府關于“甩項驗收”的決定,促進市政府決策落地……巡察解決了一些企業反映強烈的問題,力求做到急企業之所急。
此外,廈門市紀委監委還組織開展了減稅降費專項監督。“我們走訪了20多家企業,還委托第三方抽樣調查29家企業,重點查看職能部門落實減稅降費情況,是否有吃拿卡要、作風問題等。”廈門市紀委監委第二紀檢監察室副主任吳志生介紹,目前,已收集到企業訴求、意見建議等38條,已分類處置轉給9個市直部門和1個區辦理。
廣大干部群眾擔當作為,督促相關單位抓好整改
前不久,廈門市紀委監委通報曝光了一批不作為慢作為典型問題,并對市資源規劃局優化再造重點項目審批流程、市消防救援支隊填補“消防合格證”監管盲區等做法進行通報表揚,旨在引導廣大干部擔當作為,督促相關單位落實主體責任抓好整改、舉一反三。
10月11日上午,記者來到湖里區行政審批中心,上百人前來辦理各類業務,大廳一片繁忙。據介紹,大廳現在每天放號300多個,在手機上就能預約。記者點開“i廈門”APP,“企業設立登記”當日總共放號120個,已預約了48個。
然而,此前曾有企業反映:湖里區市場監督管理局預約號比較難,加急號要收費,預約號、現場號往往被中介取走……對此,廈門市紀委監委駐市監局紀檢組及時向局黨組通報情況,并發出專項紀檢建議書,要求立即整改,優化營商環境。
傳導壓力后,湖里區市監局召開作風整頓大會,通報4個問題,落實整改:充實窗口力量,從原來的10個受理窗口擴充到15個,增加了19名窗口工作人員,同時增加大廳導辦崗位、電話咨詢崗位等;改進取號、調整預約規則,打擊中介圍號,還開設周末窗口,進一步從源頭上疏通“堵點”,盡可能地方便辦事群眾。
針對暴露出的問題,駐市監局紀檢組緊緊抓住“主體責任”這個牛鼻子,督促局黨組以問題為導向,召集全系統393名一線窗口人員,召開窗口作風建設推進會,開展隊伍作風紀律整頓。該局還舉一反三,出臺了《優化營商環境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若干措施》等辦法,縮短企業辦事時限、簡化辦事流程。
“接下來,我們將繼續轉變職能,立足監督的再監督,聚焦黨政職能部門履行主體責任的作風問題,緊盯廣大企業和群眾的辦事難點、痛點,督促相關職能部門解決整改問題,實實在在地推動廈門營商環境再優化、再提升。”廈門市紀委書記、市監委主任孫明忠表示。(記者 孟祥夫)
關鍵詞: 福建廈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