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附近的健身房全都倒閉了。”
“據說我的健身教練都兼職送美團外賣去了。”
……
經歷了跑馬圈地、大肆擴張的時代后,傳統健身房運營模式的暗涌終究爆發,產品服務同質化、留存率低、教練流失率高,更有企業積重難返直接倒閉或被收購。而疫情就像是壓死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近兩年,“傳統健身房已死”的言論不絕于耳。
另一方面,以超級猩猩、光豬圈、樂刻運動等為代表的互聯網健身品牌,從內容到體驗,從技術到生態,正一步步顛覆行業。基于人工智能技術、后疫情時代消費者生活模式的改變背景下,以FITURE智能健身鏡、米家走步機等為代表的智能健身應用品牌,滿足居家健身場景需求,不斷拓展運動健身邊界,亦形成一股不可小覷的新興勢力。
是因循守舊,還是主動變革?不少健身房品牌已經作出戰略調整,新興商業模式、運營模式正在不斷迸發。可以預見,這是一場戰略智慧與變革速度的較量。
從“獲客與服務不均衡”到“精細化運營”
如果說“獲客與服務不均衡”是健身房1.0時代,那么“精細化運營”就是健身房2.0時代。獲客與服務均衡發展,成為健身房行業洗牌下尋求自我革新的核心探索。
在全國擁有近百家直營門店的古德菲力健身,果斷調整全國門店戰略布局,去粗取精,聚焦一線城市,深耕精細化運營;同時,積極推進數字化管理,以實現為會員提供精細化服務體驗。
在會員服務上,古德菲力健身通過數字化管理,收集用戶健身、飲食、作息、生理健康等相關數據,由專業教練定制科學、合理的個人化健身方案,以滿足會員個性化、多樣化的健身需求,也使健身房完成由內而外的數字化、智能化改造。
同時,通過積極舉辦各類型會員活動,如,聯名歐倍青發起「古德菲力健身SOLO挑戰賽」,推出促進交流學習的健友會、挖掘會員興趣的旅行團練、滿足企業需求的定制課程,更有效挖掘識別會員個性化需求。
古德菲力健身創始人張春山表示:“未來一定是全民健身的時代,品牌需要不斷適應市場的變化,調整經營模型,健身房不可過度追求獲客量,應更注重打造服務與產品的標準化,才能使其品牌有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優化私教管理,匯聚優秀人才
雙減、全民健身計劃等相關政策的推出,越來越多人對健身有需求,希望科學健身、有意愿上私教課的人數也大幅上漲。但與國際水平對比,國內私教的滲透率還有較大提升空間。“我們需要有穩定、專業度高、服務意識好的私教團隊,這在行業里比較難,因為專業的、好的私教往往做到后面就出去單干了,而且整體行業私教培訓也是參差不齊,很難做到穩定的人才供應。”一位健身房店長反饋道。
據了解,過往教練入職門檻或資質要求尚未建立明確的標準,教練的工資是底薪+提成+課時費,底薪不變,賣課越多,提成和課時費就越高。這樣的工資結構,導致教練只能拼命賣課。教練變形推銷,這樣多少影響到了會員用戶的健身體驗感。
為突破私教管理及人才優化的瓶頸,聚集了6000多名健身教練的樂刻平臺,把課時費的70%給教練,平臺只抽30%,讓私教聚焦在專業提升和用戶服務上;一兆韋德則堅守教練專業資質,通過深度參與國際或全國健身大會,把新的健身理念、新的團操課程帶到健身房……
一家健身房的私教是否專業、穩定,直接影響到會員的體驗及復購率。私教實力的增強,能讓會員真正科學健身、改善運動習慣與身體健康狀態,使運動效果最大化,也將大大提升健身房運營的營收。
大力推動“線上+線下”場景聯合
疫情常態化之下,不少健身房品牌紛紛開通線上直播,或通過抖音、視頻號實現健身教學,均得到了較好的反饋。“線上之熱”背后考驗的還是用戶的自律,不少消費者反饋,單純的線上健身,雖然方便快捷但是缺少氛圍感。
長期來講,最成熟的模式,應該是以APP、直播、視頻、小程序等作為接觸消費者最便捷的平臺,打通上游的健身用品供應、在線健身課程,和下游的一對一健身指導以及線下健身場館的聯合模式。
疫情期間,占地空間較大、教練成本投入高的團操課教室,是眾多健身房率先想要改造的項目之一。
據了解,古德菲力將與KEEP聯手合作,運營按次付費團操課。古德菲力為KEEP的線上會員提供線下運動場景,而KEEP課程的進入,將健身房里的團操課室變得更加簡約、時尚、高級。49 元一節課的優惠價格,對于低頻次消費的健身用戶來說,更有吸引力。
雙方的合作,意味著預付制與按次付費模式能夠同時存在于健身房內,打破了健身房與新型操課教室的壁壘。
張春山還表示,近幾年古德菲力團隊一直致力于不同運動場景的研發,希望在未來能提高運動場地利用率,覆蓋更多運動人群的鍛煉場景,建立更加完整的線上線下閉環。同時,他希望將來能與更多優秀的內容合作伙伴攜手,以開放專業的態度不斷破圈,引領全民健身的浪潮。
拓展健身房產品內容,創造產業新契機
健身房僅靠線上無法完成突圍,若想要加大生存機會,對于健身行業而言,唯有不斷拓展健身房產品內容,探索增量空間。
健身房品牌SpaceCycle早在2018年于京東上線了專營店,計劃將線下運動服飾零售導流到線上平臺,其門店前臺除了有豐富的運動飲料與補充能量的零食外,也設有多個小眾運動品牌集合的服裝區,不斷拓展產品內容;古德菲力通過線上商城推出蛋白棒等系列運動營養保健品,以消費品思維布局大健康產業;力美健身則配備了美容SPA、健身周邊產品專賣區、健康膳食餐廳及太陽燈美黑區域。
在健身行業競爭激烈的情況下,拓展健身房產品內容,用多樣化的服務占領用戶心智、提高用戶黏性,是眾多健身房品牌的探索方向,以此開拓增長“第二曲線”,為品牌帶來強勢競爭力。
結語:
《全民健康計劃》中提到:到2025年,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更加完善,人民群眾體育健身更加便利,健身熱情進一步提高,帶動全國體育產業總規模達到5萬億元。
據相關信息顯示,中國健身人口滲透率僅為5.02%,而2019年美國健身人口滲透率就超過20%。可見中國健身市場還未完全打開。
政策利好,行業市場潛力可觀,健身產業的未來將有更多的機會。隨著洗牌的持續進行,業務不規范、實力較弱的健身房及其經營模式最終要退出舞臺,不少品牌也將迅速轉型升級、全面釋放活力。
值得期待的是,中國健身行業未來會變得更加開放與包容,行業人共同以優質健身內容來服務用戶,一個普惠用戶的健身新時代正在到來。
【撰稿】廖育柔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