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9日,為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廣泛宣傳黨和國家關于知識產權工作的決策部署,積極推進以“尊重知識、崇尚創新、誠信守法”為核心的知識產權文化建設,促進海南自由貿易區、自由貿易港建設,營造良好的創新氛圍。由三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主辦、三亞市知識產權協會承辦的三亞市2021年第二屆專利大賽決賽在三亞市黃河京都大酒店正式拉開帷幕。
三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二級調研員肖輝雄出席并致辭,中國海洋大學三亞海洋研究院副院長、教授趙瑋、海南熱帶海洋學院國家大學科技園負責人、三亞大學科技園有限公司總經理張淑玉、三亞學院科研處處長、教授、中國生態學學會可持續生態專委會委員耿靜、三亞市知識產權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劉昊、海南大學計算機學院人工智能三級教授、博士生導師段玉聰、海南師范大學生物信息學教授文斌、國際竹藤中心三亞研究基地副研究員、中國林學會熱帶雨林分會常務委員楊懷等嘉賓出席活動。肖輝雄在致辭中指出,近兩年舉辦的專利大賽,生動展現了海南自由貿易港大背景下三亞市知識產權保護的不斷加強,創新活力的不斷激發,營商環境的不斷優化。本屆專利大賽以“匯聚高價值專利,引領科技創新發展”為主題,更加突出“高價值專利應用發展理念”,與我國專利數量持續增加、質量不斷提升,以及當前高質量發展的工作導向高度契合。
據悉,三亞市第二屆專利大賽為三亞各領域創新主體提供了良好的展示平臺,自2021年12月23日啟動以來引發社會各界廣泛關注,各企業、園區、科研院校積極響應,大賽組委會收到來自人工智能、生命健康、新能源新材料、深海科技、南繁育種、航天科技、農業科技、先進制造、綠色化工等戰略性新興領域總共90個專利項目參賽。經過形式審查、初賽線下評審最終決出11組參賽項目進入總決賽,包含“海洋/環境”3項,“航空航天/醫療”4項,“綜合組”4項。涵蓋了高端裝備制造、醫療、海洋科技、航天航空、信息技術、農業等行業,項目均立足海南實際,緊扣時代發展趨勢,擁有較強可操作性。
決賽現場采用項目路演答辯“7+3”的模式,即7分鐘項目宣講,3分鐘回答評委即興提問。大賽專家評審秉承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以專利質量、技術先進性、設計要點及理念表達、運用及保護措施和成效、社會效益及發展前景五個層面進行綜合評定。10個項目團隊通過展示與答辯,不僅得到專家現場指導,也在風投面前展示了自身實力,為以后的融資立項奠定了基礎。
經過一個下午的激烈角逐,根據總分排名,最終由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的一種拋載式深海海洋湍流混合剖面測量儀以92.2分摘得桂冠,解放軍總醫院海南醫院的濾毒防護旋風屏、海南晨海水產有限公司的一種紅九棘鱸的人工繁殖方法獲得二等獎,海南熱帶海洋學院的熱海大蠔科技、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的一種基于浮力驅動的智能自升降通訊潛標系統及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的一種基于浮力驅動的智能自升降通訊潛標系統獲得三等獎。以上獲獎者將分別獲得5000元,3000元,2000元的現金獎勵。
[一等獎作品: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參賽項目]
[二等獎作品:解放軍總醫院海南醫院和海南晨海水產有限公司參賽項目]
[三等獎作品:海南熱帶海洋學院、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參賽項目]
此次大賽聚集了來自三亞高校、園區、企業的優秀創新創業人才,集結了社會各界力量支持參與到創新創業進程來,參賽作品聚焦信息技術、高端裝備制造等行業,搭建了三亞創新創業高水平、高質量發展平臺,激勵了本地中小企業將優秀創意推向市場,增強全社會尊重和保護知識產權意識,不僅營造了良好的知識產權和創新創業氛圍,更重要的是充分展現了三亞市優質知識產權創新成果和專利布局培育在企業知識產權戰略中所起的關鍵性作用,有效激勵創新主體不斷探索高價值專利運營轉化運用新模式,推廣高價值專利申請、布局和挖掘新方法,加快知識產權與創新資源、金融資本、產業發展有效融合,充分發揮知識產權對創新型經濟發展的助推和引領作用,助推營商環境實現有序高質量發展。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