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西窗科技有自己的吉祥物了,效果如何?B2B企業做IP營銷真的值嗎?
上個月,西窗科技(下稱西窗)在其微信公眾號上發布了一篇名為《藏不住了:西窗新員工檔案大揭秘》的文章,介紹公司最新發布的吉祥物:海鷗文森特。
文章不僅對文森特的形象做了清晰的解讀,還將他的性格刻畫得入木三分。
“聰明、專業、有點小壞又無傷大雅,”西窗市場部表示,“還有點凡爾賽”。
為了這次的吉祥物項目,西窗的市場團隊煞費苦心,在選角、配色、性格設定、使用場景上都做足了考量。
“西窗的核心業務是跨境營銷,同時我們也不斷地向跨境產業鏈的上下游探索,因此希望吉祥物能有‘出海’的元素。”吉祥物的設計團隊說。而海鷗的天氣預見能力、消化能力和‘乘風破浪’的形象,都貼合西窗對吉祥物的期望。
文森特一上線,立刻在同事及客戶群中引起了熱烈反響,很多人將文章轉發到朋友圈,大呼“可可愛愛,很像做跨境的人”,還有人表示期待西窗推出吉祥物周邊毛絨玩具和盲盒等。
海鷗文森特一經官宣,就出現在西窗科技今年的中秋節海報上
有求必應,西窗真的設計了同款盲盒,還設置了微信抽獎環節
圖片來源:西窗科技微信公眾號
“吉祥物”這個詞或許已經沒那么熱門了,對于海鷗文森特這樣既代表公司形象,又能迎合受眾審美、擴大品牌影響力的存在,營銷行業的人更喜歡叫它“IP形象”。
可能是看到了名創優品頻頻聯名帶來的商業價值,或者是美團的袋鼠耳朵看似不費吹灰之力就掀起了現象級品牌效應,IP營銷近年來在國內逐漸升溫,成為B2C企業和品牌熱衷的營銷方式之一。
雖然火熱,但業界似乎沒有給IP營銷下過一個明確、統一的定義,自媒體對IP營銷的解讀,也大多圍繞“內容”、“B2C”、“品牌文化”、“形象”等詞。IP營銷到底是什么?意義在哪?西窗作為B2B公司花費如此巨大的心思做IP,值嗎?
01.
我們天天喊的“IP營銷”,
到底是什么?
想要搞清楚IP營銷是什么,首先要明白IP是什么。
IP為intellectual property的縮寫,中文譯作知識產權。各國對知識產權的理解可能略有不同,但IP營銷大致可以理解為借助知識產權內容進行營銷活動。在國內市場,IP營銷一般分為品牌形象擬人化創造,以及與卡通、漫畫、電影等形象聯名兩種情況。
此次西窗吉祥物的設計與發布,就是在將自己的品牌擬人化,打造屬于自己的IP形象——海鷗文森特。
比起國內的例子,營銷圈公認的重量級“品牌IP化公案”,大多來自海外:米其林的輪胎人、尊尼獲加威士忌的品牌人物形象、七喜的卡通代言人Fido Dido、還有廣為人知的M&M豆……
米其林輪胎人的“進化史”
但有趣的是,海外似乎并沒有IP營銷的說法。
“我在海外工作中并沒有遇到IP營銷這個術語,”在英國互聯網公司擔任市場營銷總監的米姐Minna說道,“我們在Google搜Intellectual Property Marketing,也找不到這樣一個概念。”
在中英兩國有12年市場營銷工作經驗的她認為,國內盛行的IP營銷,更像是海外熱衷的品牌營銷(Branding)中的一種。在實際應用上,其呈現形式會根據各國的廣告法和消費者權益法而略有差異。其中比較典型,接近國內玩法的就是吉祥物(Mascot),比如上文提到的M&M 豆,還有肯德基、麥當勞等。
麥當勞的大富翁游戲就和國內的IP營銷比較接近,而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在海外居住的人不會陌生麥當勞的Monopoly游戲,這個宣傳也是麥當勞品牌本身最成功的市場營銷案例之一,也是促進銷售最好的一個營銷動作。”Minna說。
除此之外,Minna還舉出了很多例子:國內的盲盒,和國外樂高的限量版異曲同工。國內的劇本殺,和國外沉浸式喜劇類似,蘇格蘭威士忌品牌麥卡倫(The Macallan)就推出過沉浸式劇院Behind the city。
國內的盲盒與國外的樂高,都擅長與不同領域的“IP”聯名,以博得消費者青睞
從影院到餐廳,有“IP形象”的品牌已經十分常見了。對于國內的部分IP營銷形式是否真正屬于“知識產權”,Minna持保留意見。但她認為國內的IP營銷和國外的品牌營銷,其最終目的都是“通過一種形式來鏈接產品/服務與消費者,建立情感紐帶”。
02
B2B公司做IP,
值嗎?
無論是中國的美團、名創優品、江小白,還是外國的麥當勞、M&M豆,通過IP營銷或類似IP營銷的手段獲得顯著成效的,似乎都是直面消費者的B2C品牌。在B2B企業中,像西窗這樣重視IP形象與內容輸出的公司并不多見。對此,西窗有自己的考量。
“我們服務跨境企業,而跨境領域的年輕人比較多,受眾比較活躍,更容易接受新的事物”,西窗市場部同事表示,“(因此)我們在IP形象設計上也側重年輕、國際化視野這幾個維度。”
這也是西窗科技選擇海鷗作為IP形象的另一個原因:在歐洲、北美等出海熱門地區,海鷗堪稱“國民網紅”。
在歐洲,尤其是英國的一些沿海城市,海鷗經常出現在市中心和居民區,或大搖大擺地走進商店,或偷吃路人放在手邊的薯條,“戲很足”的海鷗讓人又愛又恨。和海鷗相關的漫畫、流行語也能在外網飛速傳播,比如“Happy as a seagull with a French fry(開心得像個吃到薯條的海鷗)”。
這樣自信、活躍、機敏又自帶幽默感的形象,不僅是西窗對自己的定位,也符合其對跨境行業的觀察與理解。
在許多歐洲國家,海鷗都是咖啡店、超市的“常客”。
多年與人類打交道的它們,早已具備了嫻熟的“偷薯片”技能,也因此經常上新聞。
西窗對IP營銷的追求并不局限于吉祥物的設計與應用。在其官方微信公眾號中,讀者也經常能看到《當代職場人健身鄙視鏈》、《職場防PUA指南》等推送,形式上大多結合了文字與漫畫。
甚至會進行出海軟科普
圖源:微信公眾號“西窗科技”
這些看似“很不B2B”的營銷決策,都基于西窗和服務對象之間的多年合作與了解。
西窗的前身是“微軟在線”(MSN中國), 2016年管理層收購后,繼續專注于跨境營銷領域。作為一家有著“外資500強”基因的互聯網公司,西窗的文化輕松明快、尊重多樣性,團隊也有著“溝通簡單高效、工作勞逸結合”的風格。因此西窗也希望能通過IP形象和內容層面的輸出,與客戶建立起情感聯結。
“無論to B還是to C,受眾都是人,都符合傳播學的普遍規律。”西窗市場部同事表示,“我們很愿意針對受眾的喜好、訴求、審美,不斷嘗試新的玩法、新的渠道。”
對此,就職過多家海內外企業的Minna也有類似的觀點。她承認to B企業大多要建立公司和公司之間的紐帶,但“公司也是由人構成的,產品和服務也是由人來使用的”,因此建立產品/服務和人之間的紐帶對to B和to C公司都很重要,只是“to C公司需求和效果更顯而易見”。
03
構建營銷策略,
核心是什么?
如果說一個企業要不要做IP營銷,不能單純根據to B or to C做判斷,那什么才是營銷策略的決定性因素?Minna的答案是:了解你的消費者想要什么、了解你的產品/服務怎么滿足他們、了解你與消費者之間的關聯。
這與西窗遵循的“精準定位受眾”如出一轍。
這個答案看似簡單,卻難以做到,因為很多創業者都容易陷在“我覺得”的思維里。
“市場調研永遠是第一步。”Minna說。
另外,忠于自己的企業形象,也是IP營銷,乃至任何營銷策略的核心。
西窗在定位文森特的形象時,描寫了許多細節與場景,比如文森特喜歡英美劇和英文期刊,去過很多國家旅游和工作,是個“有很強文化包容性、接受多元價值觀的年輕人”。在工作中,文森特除了能勝任本職工作,還不請自來地幫其他部門做戰略分析。在生活中,文森特喜歡戶外運動,熱衷于在國內外探索極限運動的秘境,還有自己的口頭禪“work hard and play hard”。
不同場景下的文森特
西窗市場部表示,這些細致入微的形象設定,并非單純的“人設”,而是來源于公司成員們真實的工作狀態與價值取向。
“2016年管理層收購之后,我們基本上延續了微軟時期的團隊,后來加入的年輕小伙伴,也有相當一部分有在海外學習、工作的背景,大家有很多共同話題。”西窗市場部的同事說。
“我們把想表達的品牌內涵、企業文化、價值觀和趣味進行提煉和演繹,然后傾注在這個有識別度的IP形象上,讓受眾能夠很直接、很明晰地接收到信息。”
Minna也認為,無論是哪種公司,打造IP形象并不是簡單地設定某一特定形象,而是基于公司本身的文化底蘊,以更容易傳播的方式讓大家認識自己。
04.
結語
IP營銷也好,品牌營銷也罷,西窗通過這次吉祥物的發布,再一次向行業證明了to B或to C并不是決定一個企業營銷策略的核心因素。認清受眾的需求、忠于自己的文化,才能建設一個長久的、有靈魂的品牌形象,避免“人設崩塌”。
關于西窗科技
西窗科技是一家科技賦能的跨境營銷公司,前身是微軟在線(MSN中國)。自2005年起,微軟在線累計為2000余家中國本土企業提供著海外在線推廣服務,核心業務“必應出口通”幫助了包括阿里巴巴、京東、中國國際航空公司、攜程在內的中國一流企業出海。2016年8月,為了更好地適應中國市場需求,公司內部達成管理層收購協議(MBO),由西窗科技收購原微軟在線的主要業務和資產,并繼續以官方合作伙伴的身份在中國市場運營必應出海廣告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