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石,得名于北魏《水經注》的記載:“江之右岸有黃石山,水逕其北,即黃石磯也”。 《湖北通志》對此注釋:因其“石色皆黃”故名。被譽為“百里黃金地、江南聚寶盆”。
遙望歷史,這是一座烙印著3000余年礦冶文明的歷史文化名城;近觀現在,這是一座伴隨中部崛起中心地位呼之欲出的新貴之城!
黃石,地處“中三角”“天元”之地,是長江經濟帶的重要節點城市,這里距武漢僅60公里。這座建市于1950年8月的城市,是湖北省繼武漢市后最早建立的省轄市,黃石現轄大冶市、陽新縣、黃石港區、西塞山區、下陸區、鐵山區、國家級黃石經濟技術開發區和國家級黃石大冶湖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總面積4583平方公里,總人口280萬。
三千年前,這里是“爐火照天地”的興盛之地;近代以來,這里是中國民族工業的搖籃;新中國成立后,黃石是華中地區重要的原材料基地,堪稱共和國的“工業糧倉”,是毛主席“騎毛驢也要去看一看”的地方。
改革開放以來,黃石被國務院明確為長江中游城市群區域性中心城市、先進制造業基地和沿江開放城市,擁有湖北離海最近的一類口岸黃石新港,經濟外向度居湖北第一,是長江中游19個地級市中第一家擁有物流保稅區、綜合保稅區的城市。如今,黃石連續3年被評為全國產業轉型升級示范區優秀等次,是全國僅有的兩個城市之一,強勢躋身全國競爭力百強城市,連續11年入選中國外貿百強城市。
如今,按照“推動中部地區高質量發展”國家戰略和湖北省委“一主引領、兩翼驅動、全域協同”的區域發展布局,黃石正闊步前行在武漢城市圈同城化發展的新征程上。在創新協同上作示范,打造光谷科創大走廊黃石功能區;在產業協作上作示范,打造全國先進制造業基地;在交通互聯上作示范,打造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在開放流通上作示范,打造湖北對外開放新高地;
在市場融合上作示范,打造鄂東區域性消費中心。
1992年,迎著改革開放的春風,黃石經濟開發區正式建立,2010年晉升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是湖北省第二家獲批的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經過多年發展,黃石經濟技術開發區成功獲得國家新型工業化示范基地、國家太陽能光伏發電集中應用示范區、海峽兩岸產業合作區、國家級創業中心等多塊金字招牌。
1979年,鐵山區成立,鐵山因鐵而名,因礦設區,近代工業史上的企業明星“漢冶萍”從這里發祥。到了轉型發展時期,以鐵為代表的礦冶文化,成為了鐵山的發展核心,以鐵為核發展全域旅游,鐵山成為了世界鐵文化旅游區。
2019年,黃石經濟技術開發區與鐵山區實施一體化發展改革。兩區一體化發展改革實現了行政區與功能區的融合發展,有利于搞活開發區運行體制,拓展鐵山區發展空間,突破城市發展空間制約的“黃石之痛”,重塑未來城市的“黃石之心”,以前所未有的大手筆、大氣魄、大動作翻開了開發區·鐵山區發展的歷史新篇章。
電子信息產業,興起于南粵海濱、如今興盛于東楚大地。作為后起之秀的黃石,和引領我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的科創重鎮深圳,近年來黃石多次在深圳舉行招商推介會,可以說早已結下不解之緣。
2018黃石(深圳)電子信息產業招商推介會,成功簽約12個項目,總投資額達291億元。2019黃石(深圳)產業投資推介會成功簽約合同的項目26個,合同協議引資總額200.2億元。
目前在黃石投資的深圳企業數量,占總投資數的一半以上,并逐年呈增長趨勢。深圳電子信息企業幾乎占據了黃石電子信息產業的半壁江山。
上達電子、星河電路和天璣智谷等來自深圳的企業,已成為黃石PCB產業鏈條上的重要組成部分。
當深圳的產業資源尋求外溢渠道時,正好與萬事俱備只欠東風的黃石相逢;深圳的電子產業企業,因此契機獲得了更廣闊的外延,而黃石也在此過程中實現了自身發展的突破。
“相知無遠近,萬里尚為鄰。”而就在8月27日16:30,由中共黃石市委、黃石市人民政府主辦,黃石經濟技術開發區·鐵山區、黃石市招商服務中心承辦的2021黃石(深圳)電子信息產業投資推介會又將在深圳市五洲賓館舉行。
當長江中游的“電子新城”,又一次遇上珠江邊上“科創之都”,我們期待再一次唱響黃石與深圳的“雙城記”。
共享發展機遇,共創美好未來!預祝2021黃石(深圳)電子信息產業投資推介會取得圓滿成功!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