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互聯網是推動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關鍵路徑,是深入實施制造強國和推進網絡強國建設的有力支撐,是推動我國產業體系新舊動能轉換的重要抓手。在近日剛剛落幕2021數字工業高層論壇上,圍繞加快工業互聯網發展,推動制造業數字化轉型,眾多重量級的行業專家和領軍企業代表共聚一堂坐而論道,上演了一場精彩的智慧思辨盛宴。
中國工業互聯網研究院特別匯編本次活動所有嘉賓的演講內容,擷取并奉上其中的精彩觀點:
【引領篇】把脈開方,找準工業數字化轉型的方法路徑
工業和信息化部原部長、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會長 李毅中:工業的數字化轉型要因業施策、分層實施。
工業是數字化的主戰場。我國正處在工業化的后期,工業的門類多,體量大,技術含量高,實現工業的數字化轉型難度大。要因業施策,分層實施,總結出實用的路徑方法,然后進行推廣。
要通過建立科學合理、順應大局的戰略決策體系,完善協同智能的生產運營指揮系統,建立高效互聯的市場服務網絡平臺,提升研發設計的效率水平來加強企業數字化基礎設施建設;通過建立企業的局域網,實現生產作業層的智能控制,實現輔助工具的網絡化、智能化協同,從而推行生產制造全過程管理的信息化,打造自動化的生產線、數字車間和智能工廠。
同時,要發展信息化社會服務平臺,逐漸通過制定平臺規劃及規范組合,形成不同層面、不同行業、不同區域,乃至全國性的平臺來為企業服務。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首席科學家方濱興:工業控制安全系統在工業互聯網環境下能發揮不可替代的保障作用。
安全是一個伴生技術,新技術會帶來新的安全問題。工業控制安全是針對工業控制系統中的電磁安全、代碼安全、數據安全、外部安全四個層面,保障其在狀態采集、網絡傳輸、綜合管理、末端控制等環節的安全可靠。
同時,工業控制安全系統既要應對工業互聯網引發的工業控制系統自身被滲透攻擊,也要應對因工業控制系統被惡意控制而衍生的給用戶正常使用所帶來的產品安全風險,以及工業互聯網的資源被惡意濫用而帶來的安全問題。工業控制的安全系統的在工業互聯網環境下將發揮不可取代的保障安全的作用。
中國工程院院士、紫金山實驗室主任劉韻潔:工業互聯網的未來網絡應該是確定性的網絡互通和差異性的網絡定制。
互聯網從消費領域進入實體經濟,形態和業務需求正發生巨大變化。未來網絡要適應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應該是智能、安全、柔性、可定制的,能夠支撐萬億級、人機物、全時空、安全、智能的連接與服務。
工業互聯網三大體系中,網絡是基礎,為人、機、物全面互聯提供基礎設施,促進各種工業數據的充分流動和無縫集成。實現工業互聯網要解決幾個問題:首先就是內網和外網的改造,企業內網最重要的就是數據的共享,大數據的分析,OT、IT包括CT的融合,外網就是每個企業之間的互聯,能根據需要定制;其次是“確定性網絡”要做到真正的“確定性”,即“準時、準確”,并能實現企業間多云環境的互聯互通;最后工業互聯網的安全問題,必須用人工智能的設備,全民皆兵的思路來部署防御措施,第一時間發現問題,全網采取措施來解決。
中國科學院院士、俄羅斯科學院外籍院士 黃維:柔性電子是智能化時代的核心科技,工業互聯網賦能其制造效率和水平。
柔性電子、智能感知、先進材料等信息技術正處于系統創新和智能引領的重大變革期,能夠有力推進信息強國和數字中國建設。柔性電子是將有機、無機或有機無機復合(雜化)材料沉積于柔性基底上形成以電路為代表的(光電子)電子元器件及其集成系統的一門新興科學技術,可被廣泛應用于國防軍工、航空航天、公共安全、健康醫療等領域。
柔性電子在工業場景或應用端口領域有較大規模的應用體現,包括光電傳感、成像、加密、防偽等,與工業互聯網的應用場景很多相一致。在工業互聯網的賦能下,柔性電子領域智能制造效率和水平將會快速提升。
柔性電子是智能化時代的核心科技,它的核心技術是先進材料,柔性電子是我國具有優勢的研究領域,我國在柔性電子的一些關鍵方向上已經取得創新性突破,站在了產業化的前夜。
中國工業互聯網研究院院長 徐曉蘭:要以重點領域和行業為突破,加快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步伐,尤其是加快工業互聯網平臺的培育、建設和推廣。
進入工業互聯時代,工業互聯網有力支撐了我國經濟的新格局。發展工業互聯網,推動形成數字與實體深度交融、物質與信息耦合驅動的新型發展模式,將從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和動力變革推動我國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
深化工業互聯網行業應用是支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有效手段,當前工業互聯網已滲透應用到包括能源、礦業、鋼鐵、建筑、醫療等在內的30余個國民經濟重點行業,有力推動了轉型升級,催生了新增長點。企業是工業互聯網最終的主戰場,企業可以通過工業互聯網實現綠色發展,推動自身向價值鏈的高端延伸。
下一步,需要以重點領域和行業為突破,在打通痛點的基礎上,加快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步伐,尤其是加快工業互聯網平臺的培育、建設和推廣,能夠跨行業、跨地域、跨時空地實現創新資源的快速匯聚,促進各種要素資源高效共享,推動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
【探索篇】審時度勢,尋求行業數字化轉型的破局機會
洪泰基金的創始人 盛希泰:數字化已經成為中國經濟的重要增長點。
從投資角度看數字工業和工業互聯網的發展,首先是中國經濟彎道超車,中國資產在全球的吸引力前所未有提高。聯合國貿發會議2021 年初數據顯示中國的資本輸入額為 1630 億美元,同比增為16.4% ,首次超過美國。
其次,疫情推動了無接觸場景的發展,重塑了用戶的習慣,加速了社會的數字化轉型和企業布局工業互聯網的進程,縮短了從技術到應用的周期。最后,數字化已成為中國經濟的重要增長點,國內GDP的四成由數字經濟驅動,中國擁有全球最大的工業規模和海量數據,工業互聯網或將成為中國未來十年的周期性機會。
航天云網科技發展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 柴旭東:用5G+工業互聯網賦能新一代智能制造,助力構建“未來工廠”。
2021年,隨著工業互聯網和5G、AI等一同被納入國家“新基建”戰略,“工業互聯網”連續第四年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工業互聯網是新一代信息技術和制造技術深度融合的新型數字化工業系統,連接了工業的全要素、全產業鏈和全價值鏈,通過構建信息物理融合的數字化應用的場景,實現在協同和供應鏈上效率和效益的提升,并重塑了制造業社會化、服務化和平臺化的新生態。
新一代智能制造是基于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與先進制造技術深度融合,貫穿于設計、生產、管理、服務等制造活動的各個環節,具有自感知、自學習、自決策、自執行、自適應等特征的新型生產方式。5G+工業互聯網賦能新一代智能制造,能夠實現數據資產價值創造,推動價值鏈模式創新和促進產業鏈、供應鏈強鏈補鏈,并推動構建基于云(工業大腦)的未來智能工廠。
浪潮云董事長兼CEO肖雪:要力求可信數據在工業互聯網平臺體系內自由流動。
數字中國建設重點圍繞在數字經濟、數字社會和數字政府三個領域,發展數字生態。其中,數據是基礎戰略性資源和重要生產要素,在實踐過程中,數據來自工業、服務工業,IT作為賦能技術要解決“數”從何來的問題,做到把經驗數字化。
工業互聯網是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與工業技術深度融合的全新工業生態、關鍵基礎設施和新型應用模式。工業互聯網平臺作為一個以企業為中心的,包括人、機、物在內的、復雜的反饋系統,要力求數據可信自由流動。其中,還應考慮計算機與網絡系統的智能。
中國電信集團工業行業事業部總裁 陸晉軍:數字化轉型的本質是以數據驅動,優化資源配置效率,構建企業新的競爭優勢。
在新基建賦能數字經濟,新需求推動數字化轉型的行業大背景下,數字化轉型的本質是以數據驅動,優化資源配置效率,構建企業新的競爭優勢。中國電信的數字化轉型路徑是通過“云改數轉”推動高質量發展,對內促進企業高質量發展,對外賦能客戶數字化轉型。
IT上云是云改數轉戰略的重要舉措。其中核心是數據驅動,利用數據驅動來優化資源的配置,推進數據治理,強化平臺能力,數據驅動企業運營能力提升,全面提升全要素生產率;同時,通過上云用數賦智,提升企業競爭力、解決實際業務問題,增收降本增效提感知,促進企業數字化轉型。
埃森哲大中華區董事總經理、工業X業務主管 江崇龍:工業企業數字化轉型要從傳統業務核心能力提升和產品/業務創新兩個層面系統推進。
工業產品正在從機電產品向數字化智能產品轉變。在此背景下,世界領先企業已通過數字化手段實現商業模式創新,軟件和數字化正在重塑工業企業端到端的核心業務過程。因此,工業企業數字化轉型必須基于頂層設計,從傳統業務核心能力提升和產品/業務創新兩個層面系統推進。
在此過程中將會面臨五大痛點:首先是要實現產品研發的數字化,企業的產品研發管理模式將會從傳統的POM管理向基于數字主線、數字卵生的新研發模式轉變;第二是很多企業缺乏智能制造轉型的長期規劃跟決心;第三是IT、OT的融合會面臨挑戰;第四是要打通數據,實現研、產、供、銷、服的協同;第五是人才的培養,目前工業數字化方面的專業人才相對較少。
【成果篇】實踐創新,贏得智能化、數字化改造的發展先手
海爾卡奧斯物聯生態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 陳錄城:工業互聯網平臺打造的關鍵是把行業的知識、經驗模型云化、數字化。
數字化轉型過程中,企業是主體,平臺是引擎,需要工業互聯網平臺為企業提供資源配置框架和生態系統核心。建設工業互聯網平臺核心就是要把行業的知識、經驗模型云化、數字化以后放在平臺上變成一個開放的、可復用的軟件化的方案或者賦能平臺。
海爾的卡奧斯平臺核心競爭力是BaaS引擎,通過把海爾的互聯工廠、大規模定制模式和海爾組織變革的人單合一模式轉變成模型、圖譜、數字卵生的知識,往下連接人、設備、產品,往上連接各行各業的應用,從而不斷深化跨行業、跨區域的融合應用,賦能產業鏈上企業共同成長,共同發展。數字化轉型的最終目標,是要創一個共創共贏的生態圈,不斷改善用戶體驗,實現產業變革。
北京索為云網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 李義章:數字工博改變了整個供應鏈信息流的模式。
數字工博平臺主要功能包括:數字營銷服務、數字交付服務和數字金融服務平臺,實現了對制造業供應鏈的數字化升級,形成“數字化產品+供應鏈協同”的賦能體系。
其核心價值在于通過為每個工業產品建立數字模型,在平臺上實現高維的信息流傳遞,提高供應鏈的效率。既能夠讓集成商、用戶可以隨時隨地身臨其境地感受、了解產品的各方面特性,體驗在線選型、裝配;同時又可以降低供應商獲取客戶的成本,更加便捷地開展產品營銷和推廣。
江蘇徐工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CEO張啟亮:讓平臺生態成為賦能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新底座。
通過在5G+工業互聯網、IT和OT的融合、工業AI、數字孿生等方面技術的探索,整個漢云工業互聯網平臺已經覆蓋建筑行業、紡織行業、食品行業、電力行業、汽車發動機后市場、機械工業、核心零部件、工程機械等領域。
平臺通過工業互聯互通、數據與業務雙中臺、工業數據智能和工業APP應用生態來賦能工業企業的數字化轉型。漢云平臺通過打造安全數字底座賦能行業子平臺,通過數據融合打造行業十大指數促進產業數字化提升。
青島酷特C2M產業互聯網研究院院長助理 代芮祎:通過算法讓需求與供給在產業互聯網上實現精準匹配。
C2M即需供,C代表的是廣義的需求,M代表的是廣義的供給,它是先有需求,再有滿足需求。酷特C2M產業互聯網平臺搭建的目的就是進行鏈接、賦能和驅動,平臺通過算法讓需求與供給實現精準匹配。
C2M模式給傳統制造企業帶來變革和創新,能夠在智慧城市、智能制造、企業轉型、新舊動能轉換、大規模定制等多個領域實現產業資源生態化,通過有效地激活各方的存量、靜態、低效資源,讓其在市場環境下創造價值,建立滿足時代需要的需供關系,使“需-供”達到動態平衡。
?綜上,我國是制造大國和互聯網大國,豐富的應用場景和廣闊的市場空間為推動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提供了強大動能。工業互聯網全面鏈接工業生產中的全要素、全產業鏈、全價值鏈,是第四次工業革命的重要基石。加快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步伐,有助于重塑現代工業體系中的各個要素,進而從根本上推動產業體系的新舊動能轉換。
本次論壇由青島市人民政府和中國工業互聯網研究院聯合主辦,中國—上海合作組織地方經貿合作示范區管委會、膠州市人民政府、青島市工業和信息化局聯合承辦。
來源:搜狐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