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黨了一下,雖然聽起來很不可思議,但是周末課外輔導班真的是我戰勝厭學傾向的一個重要助力。開這篇帖子主要就是為了記錄我是怎么排解厭學情緒的,希望我的經歷能給各位正在遭受厭學折磨的同學提供一點思路。
我先列舉一下初中生厭學的三個比較明顯的表現,各位可以判斷一下自己是否具有厭學傾向。
第一、缺乏學習興趣。在課堂上容易分神,經常做一些與學習無關的小動作。
第二、對學習有畏難心理。不能按時完成作業,難題抄學霸。
第三、逃避上學或者厭煩上學。經常性請假或者遲到早退,嚴重的看到書本就惡心、心生厭惡。
小伙伴們可以對號入座,看看你是否也存在上述問題?即便存在,大家也不用慌,把“小丑竟是我自己”的表情包收起來,輕微的厭學傾向還是很容易糾正的。
我是初一上半學期出現的厭學情緒,最嚴重的時候,每周至少一次鬧著爸媽幫我請假。現在回想起來,對我來說,產生厭學的原因,歸根到底是因為學習對我已經沒有太大的吸引力。
講回我自己,為了讓我不再對學習感到厭煩,爸媽想了各種辦法,他們深知教育是門高深的學問,所以他們把突破點放到了尋找具有專業素養的教育工作者上。考慮到我在的班級有將近五十個學生,老師難以在一個學生上傾注太多注意力,所以提供一對一教育服務的輔導機構成了最佳選擇。
經師易遇,人師難遇,為了能在輔導機構找到好老師,我爸媽選中了師資力量雄厚的大智教育。爸媽之所以選擇大智教育,主要看重了大智教育在招聘制度、培訓制度以及考核制度上對教師的嚴苛把關。在招聘制度上,大智的所有導師都來自全國及省重點院校,均經過嚴格筆試、開放面試、試講復講層層把關篩選而來。在培訓制度上,大智擁有可同時容納百人的大智導師發展研究院師訓基地,針對不同水平導師開展“育英計劃”、“菁英計劃”和“萃英計劃”等專業培訓。在考核制度上,大智會定期對導師進行各項考核和測試,每一堂課要接受學員教育教學質量的線上評價。
在大智教育學習期間,導師對我都是一對一輔導,給我建立了專門的學習檔案,檔案記錄著我每節課的表現情況,比如走神次數、互動次數、積極性指數等。這個檔案對在學習中的困難和進步都進行了量化,讓學習變得輕松很多,如果你有厭學煩惱,不妨試一下哦。
對于厭學,大智教育的輔導老師說過這么一句話,“厭學情緒要以疏導為主,老師和家長要積極發掘學生的稟賦、興趣和特長,去引導他們積極表現,這樣可以幫助學生重新發現學習的樂趣”。我很認可這個觀點,也衷心祝愿各位都能早日克服厭學傾向,重新體會到學習的樂趣。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