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科技日報記者 劉昊
8月29日,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宣傳部舉行“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以‘五個更大’重要要求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廣西篇章”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第三十一場),介紹北海市奮力打造“品質北海、魅力北海”,譜寫新時代海上絲綢之路新篇章有關情況。
記者從發布會上獲悉,北海市堅持把營造良好營商環境作為高質量發展的“第一工程”,為“品質北海、魅力北海”厚植“發展沃土”。在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府組織的2022年營商環境評估中,北海市再次獲得全區第一、實現了“五連冠”,21項測評指標中有11項獲得單項第一名,市轄一縣三區全部名列前茅。北海連續在2021年度、2022年度全國優化營商環境現場會上作典型發言,企業開辦、辦理建筑許可、政務服務指標的經驗入選國家發改委編寫的《中國營商環境報告2021》示范引領“最佳實踐篇”。
據介紹,北海市不斷深化“放管服”改革,在全國首創企業開辦“7合1”一網通辦+智能秒批系統,在全區率先推行工程建設項目“一站式”竣工聯合驗收,創新推行重點項目“七環相扣”“五維集成”并聯審批改革,實現單個部門逐項“串聯”辦理變為多部門協同“并聯”審批。全市298項行政許可事項平均辦結時限從24.2天壓縮到3.5天,項目審批平均耗時從230多天提速到6個工作日以內,大大提升了審批效率。
同時,北海市依托大數據手段,提升營商環境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水平。建立“互聯網+不動產登記”智能審批系統,整合全市120萬條數據,破解了信息不對稱這一制約不動產登記提速增效的最大障礙,實現新建商品房“交房即得證”,不動產登記時限由最高82天壓縮到1個工作日。打造政府采購電子化平臺,在全區率先實現政府采購項目100%全流程電子化,政府采購合同簽訂時間從30天壓縮到8個工作日。建立營商環境信息化監管平臺,通過大數據實時監控營商環境各項指標,對存在的問題及時預警提醒,對企業訴求及時回應反饋,提升服務質效。
近年來,北海市把打造“品質北海、魅力北海”作為謀劃和推動工作的重要遵循,持之以恒抓招商、上項目、強產業,搶抓機遇上馬了一大批重大工業項目,推動實體經濟強總量、擴增量、優存量,為經濟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積蓄了強大動能。2022年北海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總量居全區第二位。今年1—7月,北海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繼續保持12.2%的高速增長。目前,北海市已建成、在建和計劃開工的百億級重大工業項目27個。項目全部建成達產后,北海工業總產值將實現翻番。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