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張艾驄?科技日報記者?都芃
炎炎夏日,擋不住志愿者的科普熱情。為了進一步激發青少年弘揚航天精神、投身航天事業的熱情動力。近日,航天科工四院十七所青年志愿服務隊成員劉震、王岳翰走進北京市西城區月壇街道木樨地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面向社區中小學生先后開展兩期暑期航天科普活動,80余名中小學生現場參加。
“同學們,隨著中國航天事業的發展,航天裝備也在不斷地豐富完善,除了大家熟知的載人飛船外,我們還有運載火箭、人造地球衛星、空間站等多種裝備。”憑借研究生時期在深空探測領域學習研究的深厚功底,劉震深入分享了登月、建立空間站等我國航天事業的長遠規劃。他通過一張張太空飛行器照片,為同學們講解深空宇宙中的奧秘。在場同學認真聆聽,為中國航天事業發展取得的突破性成就感到驕傲。
“中國航天事業起步于‘一窮二白’,面對重重困難、道道險關,老一輩航天人硬是靠著算盤、三角板等工具開啟了中國太空‘長征’之路,以一個個‘零的突破’挺起了國家和民族的脊梁。”從我國航天事業的起點出發,王岳翰帶著同學們一起走近中國航天事業的發展歷史,為同學們生動講述了錢學森等老一輩科學家艱苦奮斗,摸索出一條從仿制改型到自行設計、再到自主創新的航天事業發展之路的故事,在孩子們心中播種下了航天精神的種子。
航天科工四院十七所青年既是科研生產的主力軍,也是積極熱心的社區志愿服務者。他們積極履行社會責任,服務首都發展,以實際行動詮釋了“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服務精神。未來,航天科工四院十七所青年志愿服務隊將繼續從航天精神和志愿服務精神中汲取前行力量、砥礪擔當作為,做“挺膺擔當”的新時代航天青年。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