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科技日報記者?雍黎?實習生?雷雍
5月20日至30日,重慶市科技活動周期間,重慶市藥物種植研究所開展了以“傳承中醫藥文化、保護生物多樣性”為主題的系列科普活動。
據了解,本次活動由研究所金佛山藥用植物博覽園科普基地和全國中醫藥文化宣傳教育基地聯合舉辦,分別在博覽園本部開展“識中藥、畫本草”活動,走進重慶市馬嘴實驗學校做香囊、煮藥膳、泡茶飲,舉辦中醫藥文化進校園活動;同時,聯合重慶市道南中學承辦“游學巴渝、伴行千里”研學活動,科技活動周期間每天免費開展“科普基地場館開放活動”等。
中醫藥文化進校園活動科普現場。?重慶市藥物種植研究所/供圖
活動期間,科普工作者通過展示重慶大宗中藥材生藥樣品、重慶市極小種群野生植物科普展板,體驗制作“提神醒腦”“避穢驅蚊”和“疏肝解郁”中藥香囊,發放“夏季養生食譜”“重慶市中醫藥條例”等宣傳資料。據統計,活動共計發放宣傳折頁2000余份,贈送中藥香囊1000余個、重慶市極小種群野生植物書簽1000余套、全國中醫藥文化宣傳教育基地金屬書簽100余個、茶具100余套,本次系列活動科普受眾人數達12000余人次。
研學實踐活動合照。重慶市藥物種植研究所/供圖
研究所負責人表示,本次科普活動既為中小學生及廣大群眾搭建了探索博大精深的中醫藥文化平臺,又借助中藥材標本、中藥香囊、中醫藥文創產品等載體弘揚了中醫藥文化;通過重慶市極小種群野生植物科普展板讓中小學生及廣大群眾進一步增強了生物多樣性的保護意識,潛移默化地讓每一位參與的社會大眾成為中醫藥文化的傳播使者,增強中醫藥文化自信。
重慶市藥物種植研究所隸屬于重慶市科學技術局,長期從事藥物種植、藥用動植物資源、動植物野生變家種、病蟲害防治、中藥材標準化及開發研究,發布植物新物種113個和多個新分布植物;在全國首創天麻野生變家栽、人工活麝取香等技術。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