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王根華 科技日報記者 張強
記者獲悉,由海軍軍醫大學第二附屬醫院(上海長征醫院)腫瘤科臧遠勝團隊所開展的APICAL-RST研究發現,多靶點抗血管生成抑制劑聯合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有望成為“難治性腫瘤”患者的高效低毒新方案。近日,相關研究成果發表于國際癌癥控制聯盟(UICC)官方期刊《國際癌癥》雜志。
據了解,該項研究于2019年1月啟動,是該團隊APICAL系列研究中針對“難治性腫瘤”(Refractory Solid Tumor, RST)的研究亞組,研究方案為多靶點抗血管生成抑制劑安羅替尼聯合免疫檢查點抑制劑(PD-1單抗)。結果發現,該方案的安全性良好,最常見的不良反應為甲狀腺功能異常、手足綜合征,且多數反應輕微、可耐受。
據悉,上海長征醫院腫瘤科臧遠勝教授團隊長期致力于“疑難腫瘤”的創新診治方案研究。2019年,系統闡述疑難腫瘤概念的文章在《腫瘤學前沿》雜志上發表,并被《自然》系列雜志引用;2022年,針對BRAF突變腸癌的原創性臨床研究結果在《歐洲腫瘤學》雜志上發表,而借鑒該研究的更大規模國際多中心臨床研究正在開展,未來有望改變此類難治性腸癌患者的治療標準;2023年,團隊聯合中、美、法、意、澳5個國家的31名腫瘤專家共同撰寫的《“籃子理論”臨床研究》在《腫瘤學前沿》雜志正式發表。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