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科技日報記者?雍黎?通訊員?陳洪勝
4月19日凌晨2時18分,隨著合龍段最后50方混凝土的一次性連續澆筑,重慶首座水幕景觀大橋——開州大橋全橋合龍,有望于7月份左右正式建成通車。這將為國家4A級景區開州漢豐湖增添了一座新的地標。
據了解,作為重慶市級重點工程的開州大橋,雙向六車道,設計行車速度為每小時50公里。大橋橫跨開州主城區南北向兩大區域,為單塔雙索面斜拉橋,是水域面積達15平方公里的漢豐湖上首座斜拉橋。高80.6米的主塔相當于26層樓高,設計采用“開”字型結構,寓意三峽美麗濱湖開州廣開門戶,有“開明開放開拓開創”之新氣象。從主塔向兩側展開的60根斜拉索,與大橋34個節段鋼筋混凝土橋面組合而成,構建起大橋的“四梁八柱”,一舉承載起2.1萬噸的鋼筋混凝土總重量,約等于兩個埃菲爾鐵塔的重量。大橋建成通車后,將通過水幕和聲光電的完美配合,在漢豐湖上形成一片巨大水幕投影。
開州大橋水幕景觀效果圖。
項目經理曾雄星介紹,工程自2021年3月開工以來,中交一公局三公司項目團隊相繼克服深水樁基礎開挖成孔難、鋼圍堰受洪水沖擊清淤難、水中作業施工難等極端性難題,先后5次戰勝長江洪峰過境帶來的涉水施工不利影響,快速實現承臺結構施工“浮出水面”,一舉跨過大橋水中作業的“分水嶺”。
中交一公局三公司項目人員正在進行合龍段混凝土澆筑施工。通訊員 韓偉/圖
220噸的上橫梁吊裝是開州大橋施工中最具觀賞性、也最具有挑戰性的重大工序。項目采用兩臺400噸連續式液壓千斤頂和12束鋼絞線組成的“國產”起吊系統,在充分考慮風力、氣溫影響的前提下,采取精工智管、方案先行的思路,加強技術交底、過程管控、模擬演練,賦予了上橫梁吊裝“數字”生命。為了將合龍精度誤差控制在毫米級范圍內,項目團隊采取多輪次、不間斷、無差別實時監控量測的方式,有效確保上橫梁與主塔無縫對接。在推進33.5米寬橋面主梁施工過程中,技術團隊面對罕見的大節段技術難題,創新采用6米大節段無軌道三角掛籃全幅施工,提高全封閉防護體系和能力,相繼克服水上作業場地受限等一系列難題,確保全員全過程安全作業。據統計,項目先后獲得國家發明新型專利1項和兩項國家實用新型專利,形成主要科研課題3項。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