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科技日報記者 馬愛平
為進一步加大節水型園林綠化建設,推動《北京市節水條例》《北京市園林綠化滴灌等高效節水灌溉技術推廣方案》和《北京市加強園林綠化再生水利用的行動方案(2022年—2025年)》的實施,推動園林綠化對再生水、河湖水及滴灌等高效節水技術的推廣應用,切實提升園林綠化精細化節水、用水技術管理水平,4月12日北京市園林綠化局在房山區京林生態花園召開園林綠化節水現場會。
記者從京林生態花園雨洪利用科技創新示范區現場了解到,通過低成本、低維護的理念,園區實現了降水的滲、蓄、滯、凈、用、排。示范區在建設中把廢棄物的循環利用、鄉土節水耐旱植物、各種高效節水灌溉設施、智能化灌溉系統、透水鋪裝材料的施工工藝、新透水材料、湖體雨水生物凈化技術等多種節水措施與公園景觀進行了有機融合,構建了一個可持續發展的生態系統,為北京市節水型園林綠化建設提供了可復制可推廣的模式。現場還對園林綠化適用的高效節水灌溉設施、智能化灌溉系統、新型節水耐旱植物、有機覆蓋物、新型透水鋪裝材料等進行了展示。
北京市園林綠化行業高度重視節水工作,加大力度推動森林在保持水土、涵養水源、凈化水質等方面的作用,通過構建混交林、開展近自然森林經營和保護,實現養水護土。據測算,北京混交林水源涵養能力達到每年每公頃639.89噸,讓森林本身就成為了一塊“大海綿”。據統計,2021年北京市森林涵養水源服務總價值達1840.47億元。
北京市園林綠化局科技處處長姜英淑告訴記者,北京市通過多種措施,科學合理進行節水型園林綠化建設。積極推動鄉土節水耐旱植物的應用,近三年累計使用耐旱植物1500余萬株。同時,用節水型鄉土宿根地被代替冷季型草坪,2021—2022年期間替換750萬平方米。通過種植宿根花卉、地被、水生植物,培養原生地被、實行有機覆蓋物覆蓋等治理裸露土地933.04公頃,覆蓋樹穴150余萬個。優化灌溉方式,推行滴灌等節水設施,北京市99.3%城市綠地實施了節水灌溉。結合園林綠化工程建設小微濕地、集雨坑、植草溝等集雨設施,加強非常規水應用,建成節水集雨型綠地150處,67家公園配備雨水收集設施,80家公園已經使用再生水灌溉,平原造林共建設2.88萬個小微濕地和集雨坑,可實現集蓄雨水85萬立方米/年。北京市園林綠化灌溉用水總量呈逐年下降的趨勢,灌溉用水量2020和2021連續兩年較上一年同比下降了11%以上,實現了城市綠地100毫米降水不外排的目標。
節水型園林綠化建設是北京市園林綠化行業落實節水型社會的重要舉措。下一步,北京市園林綠化工作將充分發揮科技引領作用,進一步增強行業節水意識,通過山區森林健康經營、補櫟、調整平原林份結構等措施,加快推動純林向混交林轉變,持續增強森林水源涵養能力;推動實施園林綠化“沃土”工程,通過園林綠化廢棄物產品應用、污泥和綠廢林地協同資源化利用,全面提升土壤質量和生態承載力,增強土壤保水性;積極推動鄉土節水耐旱植物的應用,減少灌溉需水量;加大有機覆蓋物對裸露地覆蓋,減少地表土壤水分蒸發,節約用水。北京市將新增林地綠地節水灌溉面積3019公頃、道路綠化隔離帶節水灌溉工程387.5公里;加大雨水的收集利用,再生水、河湖水在具備利用條件的前提下做到應用盡用。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