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龍躍梅
1月28日,農歷正月初七,廣東召開全省高質量發展大會,提出要全力以赴、集中精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加快實現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努力勃發新氣象、闖出新路來。
(相關資料圖)
一石激起千層浪。1月29日,佛山臨空經濟區智造產業園正式動工。該園區是佛山十大創新引領型特色制造業園區之一,重點發展飛機修造、精密零件、航空新材料等產業。
1月30日,中國人工智能(廣州)產業園項目舉行開工動員大會。該項目落地后,將為廣州構建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等領域新的增長引擎。
實現高質量發展,離不開高水平的科技自立自強。如今,嶺南大地正堅定不移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支撐和服務高質量發展。
為企業高質量發展“添翼”
明陽智慧能源集團股份公司(以下簡稱明陽集團)扎根廣東三十年來,堅守制造業當家不動搖和自主創新研發不動搖,近年來一年一個大臺階,從百億規模成長為千億規模,全球海上風電市場占有率和科技創新排名第一。
明陽集團高質量發展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明陽集團董事長張傳衛介紹,近年來,公司進行了從海洋能源到空間能源再到光伏能源的一系列創新實踐,先后攻克了海上超大型抗臺風風機技術、海洋能源和海洋工程技術、深遠海柔性直流送出系統等關鍵技術,連續三年實現超過50%逆勢增長,產品規模化出口30多個國家和地區。
與明陽集團一樣,惠州億緯鋰能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億緯鋰能)也通過科技創新實現了高質量發展。
億緯鋰能從一個小型民營企業起步,通過多年來持續不斷推進技術創新,成為行業內極少數同時擁有消費電池和動力電池全面解決方案的鋰電池平臺公司。
“2022年12月,公司投資20億元建設的總部研發中心落成,表達了我們堅持技術創新引領高質量發展的基本思想。”億緯鋰能總裁劉建華表示,公司建設了五個方向的研究院,同時也在燃料電池、裝備材料、移動能源技術等方面開展研究。
明陽集團、億緯鋰能并非個案。對于推動高質量發展,廣東有著強烈的共識:廣東人口數量多、資源約束緊,提高發展平衡性和協調性的任務又很重,不可能繼續拼土地、拼價格、拼勞動力。
“唯有通過高質量發展向上突圍,才能奔向發展的新藍海;唯有以高質量發展的確定性應對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才能任憑風浪起、穩坐釣魚臺。”廣東省委書記黃坤明說。
構建全過程創新生態鏈
近日,國家高性能醫療器械創新中心聯合漢諾醫療、中科院深圳先進院、邁瑞醫療研制的首臺國產體外膜肺氧合系統(ECMO)系統經國家藥監局審查獲批上市,標志著ECMO產品實現國產化。
2020年4月,國家高性能醫療器械創新中心獲批復組建,肩負著加快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補齊我國高端醫療裝備短板的重大戰略任務。
“國家級制造業創新中心成功落戶廣東,與粵港澳大灣區多年來在高端醫療器械領域打下的堅實產業基礎息息相關。”該中心主任鄭海榮介紹,中心成立以來,建立的產業聯盟已有100多家企業參與,同時搭建起政府與產業溝通的橋梁,共同促進核心技術攻關、產業研發供給、技術轉移擴散、產品應用推廣。
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數字戰略與經濟研究所所長曹鐘雄認為,高質量發展要在科技上作大文章,只有科技創新有新發展,才能實現和推動高質量發展。
推動高質量發展,廣東具有較為殷實的創新“家底”。
2022年,廣東區域創新綜合能力再次位居全國第一,“深圳—香港—廣州科技集群”連續3年位居全球第二位,全省研發經費支出約4200億元,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約3.26%,全省研發投入、研發人員、高新技術企業量、發明專利有效量、PCT國際專利申請量等主要科技指標均居全國首位,支撐廣東高質量發展的成效日益彰顯。
廣東省科技廳黨組書記、廳長龔國平說,將圍繞構建“基礎研究+技術攻關+成果轉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撐”全過程創新生態鏈,采取更有力的政策舉措,服務高質量發展、支撐制造業當家。
為此,廣東將支持科技領軍企業牽頭組建體系化、任務型創新聯合體,重視產業需求,圍繞新產品、新工藝、新設備、新材料等關鍵環節實施科技攻關;優化科研項目形成機制,更多地聽取產業界意見,完善“需求方出題、科技界答題”的項目形成機制,“一技一策”解決技術難題,助力產業升級發展。
記者梳理發現,廣東許多地方充分發揮科技創新在高質量發展中的支撐引領作用。2023年,廣州全社會研發投入將達到3.2%,爭取高新技術企業總量達到1.5萬家;東莞研發經費支出將占GDP比重達4%左右,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數將達9500家,力爭盡快達10000家;佛山開展“揭榜掛帥”“賽馬制”等探索,根據產業技術需求,以不同的項目組織形式分類、分批、分步組織科研攻關……
“我們有信心,與全省科技界、產業界團結一心、拼搏奮斗,不斷塑造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新優勢。”龔國平說。
多方合力突破產業發展瓶頸
“堅定信心,堅持主業發展不動搖。”佛山市海天調味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龐康說,公司將在現有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大主業規模,拓展健康食品,做強核心產業鏈。未來三年公司將在廣東佛山投入資金100億元,聚焦技改擴產、智數化升級和低碳綠色項目發展。
海天是一家根植廣東佛山發展醬油調味品產業的本土企業,也是中國最大的醬油調味品企業。傳統行業要實現高質量發展,離不開科技創新的支撐。龐康透露,公司將利用5G網絡和AI算法,實現傳統工藝與信息技術高度融合,依托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云倉物流體系,實現新型供應鏈運營模式,使供應時效提高20%以上。
龐康透露,海天公司今年將努力通過“燈塔工廠”的評定,并且繼續帶動10家以上的上下游企業實現智能化、數字化轉型升級,樹立智能化數字化轉型的集群效應。
廣東推動全省高質量發展的決心,讓各類創新主體充滿信心,并以創新實踐支撐和服務高質量發展。
季華實驗室是廣東省委省政府于2017年12月啟動建設的首批4家省實驗室之一。季華實驗室黨委副書記、副主任孟徽介紹,實驗室累計對外爭取國家及省部級項目111項,并在重大設備研制、核心關鍵技術攻關等方面取得階段性成果。同時,累計承擔企業委托項目40項。
一直以來,華南理工大學始終將支撐廣東省發展作為主要辦學目標之一。“實施‘自主創新高峰’行動。”中國工程院院士、華南理工大學校長張立群表示,學校將聚焦新興前沿交叉領域,推動“大平臺+大團隊+多學科”的有組織科研攻關,突破一批制約產業發展的技術。同時,進一步深化校地、校企合作,推進面向產業發展的高端新型研發機構建設,大力促進科技成果轉化。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