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科技日報記者 操秀英
北京立言創新科技咨詢中心牽頭多個城市科技管理部門聯合組成的課題組近日發布《2022中國城市創新記分牌(新興創新城市篇)》。結果顯示,30個新興創新城市總體創新水平保持穩步增長,處于《歐洲創新記分牌》(以下簡稱《EIS》)中等創新者區間。東莞、合肥、無錫和常州創新總指數高于60%,是新興創新城市中創新水平較強的城市,躋身重點創新城市第二、三陣列。淄博、嘉興、煙臺和宜昌是創新水平進步較快的城市。
據介紹,該報告是已發布《2022中國城市創新記分牌(重點創新城市篇)》的姊妹篇,同樣以《EIS》為藍本,選取我國經濟較為發達、創新能力較為突出的30個新興創新城市進行評價。報告顯示,新興創新城市創新總水平達到52.87%,比上年提高了3.28個百分點。與上年比較,有28個城市的創新總指數均取得了增長。其中,濰坊、嘉興、紹興、煙臺等11個城市進步顯著,增幅高于30城市平均增幅;襄陽、福州、南通等6個城市進步較快,增幅高于全國平均增幅。
報告分析,30個新興城市作為我國地級城市中的佼佼者,在改革開放中發展迅速,無論是在創新資源的豐富程度,還是在創新活動的廣度、深度,以及創新活動影響力度等方面都取得了長足的進步。盡管目前新興城市綜合創新水平與重點城市之間仍存在一定差距,但其領先者的創新能力已達到重點城市中上水平。
依據《EIS》中“中國”的指數值對報告中“全國”的指數值進行一致性校準,將新興城市創新評價體系的指數換算為《EIS》的指數,可以得到新興城市在國際上的創新水平。結果顯示,30個新興城市創新總指數平均水平達到96%,處于中等創新者區間。
此外,報告稱,長三角城市群是我國經濟發展最活躍、開放程度最高、創新能力最強的區域之一,在國家現代化建設大局和全方位開放格局中具有舉足輕重的戰略地位。12個新興創新城市依托“長三角”經濟優勢和區域一體化發展戰略定位,立足自身科技創新資源稟賦,不斷加大創新資源投入,創新總指數水平整體處于參評城市前列,特別是在資金支持力度、企業投資、信息技術應用等方面具有明顯優勢。珠三角城市群作為我國改革開放的先行地區,依托區位優勢,聚集了粵港澳三地科技創新資源,是我國重要的科技創新與技術研發基地。
報告分析,除上述城市外,其他新興城市根據自身科技基礎、資源稟賦、產業特征和區位優勢,充分發揮區域協同創新能力,在探索適合自身的創新驅動發展道路過程中,逐漸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區域科技創新發展格局。例如,南昌、長沙、宜昌、襄陽和株洲作為長江中游城市群中的代表城市,科技創新資源較為豐富、基礎條件較好。從創新總指數看,長沙排在第5位,南昌排在第9位,宜昌比上年上升4位。長沙創新條件指數表現最好,居新興城市第1位,南昌排在第4位;長沙和宜昌的創新投資指數比上年上升2位;從創新活動指數看,長沙排在第4位,宜昌比上年上升5位;從創新影響指數看,南昌排在第3位。
(圖片由北京立言創新科技咨詢中心提供)
關鍵詞: 報告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