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科技日報記者 俞慧友 通訊員 王成奇
11月17日,記者從湘潭大學獲悉,該校日前正式發布《湘潭大學高價值專利培育辦法(試行)》(以下簡稱《辦法》),通過建立由省市支持資金和轉化收益學校部分組成的知識產權轉化專項基金,選取創新能力強、轉化前景好的項目進行高價值專利培育與布局。這也是湖南省首個高校出臺的相關專門文件。
湘潭大學技術轉移中心主任劉友華介紹,《辦法》確定以項目形式進行高價值專利培育,提出了貫穿研發全過程的目標與程序,明確項目審核、立項、實施等流程,對標湖南省22條優勢產業鏈,緊扣學校“雙一流”建設目標,圍繞重大項目、重要領域和重點團隊,在航空航天、人工智能與大數據、新能源、節能環保、化工新材料等領域開展專利培育與布局,著力推進優勢特色學科與湖南產業鏈深度融合,形成一批技術創新程度高、保護范圍合理穩定、市場發展前景好、競爭力強的專利組合,實現專利高質量發展。
“政策有兩個顯著特點,一是從研發前端早介入,精準選擇科研團隊,按全流程貫通、全要素集聚、全鏈條服務工作模式,深入參與研發全過程,深度介入保護全鏈條,為研發團隊提供及時、專業的服務,提升專利創造、保護和運用能力水平,而不是僅僅推廣現有專利技術;二是通過完善成果轉化評價,優化分配比例,將部分轉化收益納入高價值專利培育基金池,建立全流程、全要素保障機制,形成高價值專利從培育到轉化的良性循環。”劉友華說。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