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許琳 靳婷婷 科技日報記者 過國忠
江蘇理工學院資源與環境工程學院與揚州寧達環保股份有限公司在電子廢棄物資源循環利用領域開展多項合作,共同承擔了江蘇省科技成果轉化、江蘇省產學研前瞻等項目,設計開發了廢舊家電拆解利用生產線、廢液晶屏分離回收生產線、稀貴金屬深加工等3條生產線,形成了年處理10萬噸廢舊家電、1萬噸廢液晶屏的生產能力。
(資料圖片)
目前,該產學研合作項目已申報發明專利6項,實用新型專利4項。同時,相關成果獲得了教育部科技進步二等獎、江蘇省科技進步二等獎、中國有色金屬協會科技進步一等獎等。
“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到,必須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發展?!?0月22日,江蘇理工學院黨委副書記、校長崔景貴說,“聚焦國家‘雙碳’戰略目標,充分依靠科技人才,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助力美麗中國建設,這是我們高校的使命和擔當?!?/p>
10年來,該校切實圍繞“美麗中國”建設、產業轉型升級、企業技術創新,深入開展“黨建+”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等工作,充分發揮科技人才與資源專業優勢,深化產教融合,構建起集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科技服務為一體的產教融合新模式。
該校與企業共建江蘇省產教融合試點、江蘇省研究生工作站、省級有機樹脂類廢物無害化處置與資源化利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產學研基地、實習實訓(就業實踐)基地等,校企雙方共同設立“雙碳”創新專項基金,對在節能環保、資源循環、綠色經濟、環保產業服務等領域做出重大貢獻的江蘇理工學院科研工作者給予資助及獎勵。
“我們在校企合作中通過雙方黨建結對這個合作平臺,在產業發展、科研團隊合作研發、本科生和研究生聯合培養、創業就業等方面,與維爾利環??萍技瘓F股份有限公司、常州厚德再生資源科技有限公司、深圳水務集團常州市江邊污水處理廠等企業進入深度融合發展?!痹撔YY源與環境工程學院黨總支書記許曉星說。
許曉星介紹,近3年來,該校重點圍繞資源循環等領域特色,采取共建產業學院和產教融合型品牌專業,企業承擔完成學校環境工程、環境科學專業1500余人次生產實習和畢業實習教學任務,學院已擁有江蘇省產業教授8人、企業研究生導師10余人,完成產學研合作項目經費3000余萬元。
在常州厚德再生資源科技有限公司公司董事長、江蘇理工學院資源與環境領域的江蘇省研究生導師類產業教授王懷棟看來,江蘇理工學院在電子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研究方面具有鮮明特色和較強優勢,通過校企深度融合,不僅集聚了優勢資源和協同創新力量,更能突破電子廢物等危廢資源化利用關鍵技術瓶頸,促進企業轉型升級,提高行業核心競爭力,助推高校技術成果快速轉移轉化。
常州厚德再生資源科技有限公司是蘇南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的一家科技“小巨人”企業,與江蘇理工學院簽訂了校企全面戰略合作協議,在電子廢物高值化利用方面,圍繞電子廢物智能化處理處置及裝備、生物高效處理廢電路板回收金屬、稀貴金屬深加工應用、廢舊高分子材料綜合利用、二次污染減控等方向,聯合開展系統研究。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統籌產業結構調整、污染治理、生態保護、應對氣候變化,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推進生態優先、節約集約、綠色低碳發展?!贝蘧百F表示,“今后,將黨建工作與教學科研緊密結合,進一步統籌謀劃、貫通聯動、一體推進,注重優化調整學科區域分布,打造科研團隊,全面提升與區域轉型發展的匹配度和社會服務能力?!?/p>
(受訪者供圖)
關鍵詞: 美麗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