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路演現場。洪恒飛 攝
洪恒飛 科技日報記者 江耘
浙江省杭州市動態人口庫改變傳統以戶籍人口為基礎的管理模式、涵蓋1528萬人以上,可自動識別威脅并記錄相關日志的蕭山區“網絡安全威脅檢測組件”已定位危險來源IP地址1500多個,具有地址串聯能力的杭州市公安局“地址標準化”組件將全市報警派單平均時長從100秒降至80秒……
10月17日,浙江杭州,由杭州市數據資源管理局召開的一體化智能化公共數據平臺綜合評價工作暨典型案例路演匯報會上,數據產品、智能模塊、公共數據深度利用等八個類別的當地11項數字化改革案例登臺路演并接受專家點評。
2021年,浙江省全面啟動數字化改革,明確了“152”工作體系。此后,該體系迭代升級為“1612”工作體系。其中的“1”指的是一體化智能化公共數據平臺,“6”——黨政機關整體智治、數字政府、數字經濟、數字社會、數字法治、數字文化六大系統提供平臺+大腦的支撐。在此背景下,杭州市根據發展階段、工作基礎、現實需求、事權定位等,構建具有杭州特色的“四橫四縱+兩端”支撐平臺,為數字化改革提供工具、組件、應用等系列數字產品。
“在組件開發上,除了今天匯報的兩個案例外,杭州市還有眾多組件在省平臺脫穎而出,截至目前杭州市共上架組件138個。”杭州市政府副秘書長、市數據資源管理局局長徐青山現場介紹,今年以來,杭州加大力度推進平臺數字化,致力于讓數字化改革的成果在平臺上體現。
比如,杭州上城區復用“IRS數據編目助手”助力數據全量采集工作,打破部門數據編目不規范、數據歸集不完整等情況,實現“家底一攬清”;杭州錢塘區復用“浙里家”組件,精準匹配技術工人的家庭成員情況,為政府提供輔助決策;杭州建德市復用“OCR識別”組件,賦能快遞安全管理,節省快遞數據采集95%以上的工作時間……
“把相關工具、模塊、產品、方法論集成到平臺上來,就是平臺數字化。”徐青山表示,如果沒有平臺數字化,領域數字化就會變得低水平重復。期待杭州市各級各部門加大工作力度,形成更多創新做法,進一步形成共建共享一體化平臺的合力。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