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科技日報記者 魏依晨?通訊員?盛亞晶
近日,科技日報記者從江西省林業科學院樟樹創新團隊獲悉,該團隊研究論文“通過染色體水平樟樹基因組組裝和重測序,提供樟樹系統發育、萜類和甘油三酯生物合成多樣性新見解”在國際農林科學期刊《園藝研究》在線發表。
據了解,該研究成果以我國境內有分布的樟屬24種植物為材料,深入研究了樟屬植物親緣關系、精油和中碳鏈脂肪酸合成關鍵功能基因挖掘、基因調控機理等,在完成高質量染色體級樟樹基因組組裝基礎上,實現了三個重大突破:一是首次從基因組水平評估樟屬植物之間親緣關系和獨立成種時間,對樟屬植物系統發育與分類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二是首次克隆了控制樟樹精油5種主要成分生物合成關鍵基因,探明了樟樹5種化學類型形成主要機制,為樟樹香料用良種選育開辟了新途徑,可縮短良種選育周期,也為今后樟屬植物分子育種、高效利用奠定了理論基礎;三是首次解析了樟樹中碳鏈脂肪酸生物合成途徑并篩選獲得了3個關鍵候選基因,對樟樹中碳鏈脂肪酸性狀定向育種和豐富我國木本油料資源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樟樹是集材用、藥用、香料、生態于一身的多用途樹種,其枝葉富含精油,籽富含中碳鏈脂肪酸,是樟腦、芳樟醇、龍腦等天然香料和中碳鏈脂肪酸的重要資源。樟樹香料產業是江西省特色優勢產業,在全球香料產業中具有一定話語權。該研究課題圍繞產業發展需求,選定樟樹為研究對象,自2011年6月立項以來,經過兩代科研人員接續努力,多家單位聯合攻關,從相關省份收集樟屬植物材料萬余份,利用多組學數據分析、群體遺傳分析、代謝分析和功能基因組學分析等研究方法,歷經十余年潛心研究,終于取得了重大突破。
(圖由江西省林科院提供)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