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頡滿斌
23年前剛從技校鑄造專業畢業時,潘從明一定沒有想到,在他的努力下,位于甘肅省金昌市金川區的金川集團,會成為世界上唯一同時生產8種貴金屬產品的企業。
潘從明是金川集團銅業有限公司貴金屬分廠提純班班長、貴金屬冶煉高級技師、有色冶金正高級工程師。多年來,他練就“火眼金睛”,憑溶液顏色就能精準判斷產品純度。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在這之前,行業內還從沒出現根據顏色來判斷溶液雜質含量的先例,潘從明卻義無反顧地一頭扎了進去,用幾千次失敗、無數次推翻重來、上萬次比對,攻克了“鎳陽極泥中鉑鈀銠銥綠色高效提取技術”“復雜原料中銅貴金屬協同高效提煉技術”“貴金屬廢氣凈化與回收”三大世界性技術難題,徹底改變了我國貴金屬冶煉長期依賴國外技術的局面,推動了我國貴金屬清潔高效生產技術的飛速進步。
潘從明曾7次受邀走進人民大會堂,他是國家級技能大師,他是西部地區首位登上國家科技進步獎領獎臺的一線產業工人,他是中國發明之星,是受邀去天安門廣場觀禮閱兵儀式的工人嘉賓……面對這些榮譽,潘從明說:“不論取得什么樣的成績,都不是我一個人的,我始終是金川集團產業工人隊伍中的一員,一個代表而已,金川集團產業工人隊伍中從來不缺‘干事創業’的佼佼者。”
今年,他又成功當選黨的二十大代表,面對新身份、新征程,潘從明冷靜又堅定,他說:“我這么多年始終堅信,貴金屬的技術每前進一步,我們的收益率就能提高一點,也意味著我國有限的資源就能少浪費一點。”
潘從明的創新路,無關榮譽,而是實實在在解決生產中存在的問題。他帶領團隊通過設備改造、工藝優化,使貴金屬單位加工成本降低了60%以上,職工勞動生產率提高了70%以上,金川鉑組貴金屬從設計能力400千克到現在生產能力4500千克以上,創造出金川貴金屬產品連續33年保持99.99%純度、品級率達到100%的奇跡。
“他是我師傅,從他身上學會的不只是技能,更學會了如何做人做事。他總能把自己的‘絕技絕活’毫無保留分享給他人!”說起自己的師傅潘從明,楊萬虎就會不由自主地豎起大拇指,“他根據自己實際操作中積累的經驗,編纂出了30余萬字的資料,這些資料已經成為我們貴金屬精煉工人手一本的‘掌中寶’。”
對于徒弟們來說,必須每半個月上交一次“作業”:寫出自己的工作體會、學到了什么、下一步要做什么。對今年離開校園進入提純班的69個“孩子”,潘從明更是親力親為,督促他們制定職業規劃、學習崗位知識。
不論是面對生產中的難題,還是得到的榮譽,潘從明有句口頭禪:“一個團隊,只要每個人都能盡力,產生的合力就能把任何事做到極致。”
工作27個年頭,潘從明始終是那個扎根在貴金屬生產一線、每天第一個到崗的“老潘”,以身作則,帶領、引導、鼓勵著年輕的產業工人不斷學習和成長,先后承擔國家和省(部)級重點科研項目9項,金川集團重點科研項目36項,完成各類創新項目215項,擁有受理授權國家專利56項,在核心期刊上發表科技論文18篇。
對于即將以黨的二十大黨代表的身份啟程,潘從明說他很興奮、激動,也有點壓力,并已準備好把會議精神帶回來,快速準確地傳達給每位工友。
在潘從明看來,不論走到哪兒,自己都是產業工人隊伍的代表,要代表產業工人的心聲,希望自己能夠為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更好更快地發展做出自己應有的努力。
他堅信:“我們工人有力量,我們每個人的努力就是強大動力,我們國家的貴金屬技術,在不遠的將來會成為世界的領跑者。”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