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總臺央視記者 黃立新 陳武 攝影 段文斌 夏永光
秋季是朱鹮集群活動的季節。為了全面了解目前野生朱鹮種群動態,陜西漢中朱鹮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近期在朱鹮主要活動的漢中市、安康市開展朱鹮種群數量調查,為國家一級鳥類朱鹮保護政策決策提供數據支撐。
由陜西漢中朱鹮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組成100余名調查隊伍,對漢中、安康兩市轄區內朱鹮較為集中的洋縣、城固、西鄉、漢臺、南鄭、勉縣等多個縣區開展朱鹮數量統計,調查涉及朱鹮夜宿地105個。
根據野生朱鹮秋季集群夜宿的特性進行數量調查,是保護區堅持多年開展的一項核心工作。今年調查繼續分兩個階段進行。第一階段摸底調查自8月11日開始,保護區工作人員在朱鹮活動區廣泛開展走訪摸底,累計完成130余個朱鹮歷史夜宿地、新增點位摸底核查及數據統計。第二階段為同步數量調查,是秋季調查最關鍵環節。要求所有參加調查人員在同一時間段直觀記錄各自調查目的地朱鹮回歸夜宿數量,以便清楚掌握朱鹮數量動態,為今后制訂朱鹮保護策略提供重要的數據支持。
歷經40多年努力,陜西省朱鹮種群數量已從1980年代時的7只發展到目前的5257只,占到全國的79.45%、全球的68.67%。野生種群棲息地全部在陜西,棲息面積也由發現時不足5平方公里擴大到1.6萬平方公里,基本擺脫了瀕臨滅絕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