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科技日報記者 馬愛平
9月22日-9月25日,由渾源縣人民政府、國家中藥材產業技術體系渾源綜合試驗站、長治綜合試驗站、山藥運城綜合試驗站主辦,山西省中藥材產業技術體系、渾源縣農業農村局承辦,中國生態學學會中藥資源生態專業委員會協辦的恒山黃芪產業高質量發展高峰論壇暨黃芪文化園開園(揭牌)儀式、恒山黃芪產業研究院成立(揭牌)儀式在山西省大同市渾源縣召開。
23日,專家一行在深入黃芪種植基地觀摩、生產企業調研后召開“十四五”黃芪單品種攻關小組工作匯報,會議由山西農業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院長牛顏冰教授主持。參與攻關的各位崗站專家圍繞種質資源、遺傳改良,栽培土肥,病蟲草害,機械化、綜合利用與加工6個方面,從任務指標、工作進展、存在的問題、下一步工作計劃4個方面進行了工作匯報。國家中藥材產業技術體系質量與品質綜合評價崗位科學家戴小楓研究員進行工作總結。
24日,黃芪文化園開園(揭牌)、恒山黃芪產業研究院成立(揭牌)。山西農業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副院長)李衛祥,大同市委副書記,市長張強、山西農業大學社會服務部部長王宏偉,渾源縣委書記高瑩等市縣領導、企業代表及國家中藥材產業技術體系崗站專家戴小楓,賀冬仙、張亞玉、溫春秀、牛顏冰、田洪嶺、王曉民等崗站專家11人。山西大學中醫藥現代研究中心秦雪梅教授,山西省中藥材產業技術體系副首席楊忠義、楊治平、梁建萍、李曉霞、喬永剛等專家教授參加揭牌儀式。
據了解,針對渾源縣黃芪產業中存在的問題,為共同推進渾源縣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做好資源型地區轉型發展大文章,做大做強黃芪特色產業,山西農業大學與渾源縣人民政府以縣校合作,產研融合,科技創新,產業振興的思路,共商共享共建恒山黃芪產業研究院。由國家中藥材產業技術體系渾源綜合試驗站站長田洪嶺擔任院長。研究院緊緊圍繞渾源黃芪產業發展的科技需求,從全產業鏈三品一標建設,構建渾源黃芪產業科技支撐體系,切實推進恒山黃芪的質量與效益,努力打造有影響力的黃芪品牌,以科技推動產業發展、品牌帶動產品生產,產品帶動產業發展的新路徑,充分發揮產業研究院的智庫作用。
恒山黃芪產業研究院設立于山西渾源黃芪文化園。山西渾源黃芪文化園位于渾源縣東辛莊村西,占地21469.73平方米,總投資8000萬元,分上下兩層,總建筑面積11735.13平方米,其中:多層標準化廠房10515.96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積1176.43平方米,其它配套用房42.74平方米,是集康養、休閑、消費于一體的一站式黃芪綜合體驗空間,是中國首家黃芪大健康文旅產業園。
24日,還舉辦了中國·渾源恒山黃芪產業發展高峰論壇。國家中藥材產業技術體系質量與品質綜合評價崗位科學家戴小楓、山西大學中醫藥現代研究中心主任秦雪梅等7位教授、研究員作了學術報告,就恒山黃芪發展進行了把脈會診。專家學者的學術交流系統梳理了恒山黃芪產業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的思路,為山西渾源黃芪產業發展指明了方向。
(受訪者供圖)
關鍵詞: 科技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