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陸成寬
恐龍是公眾最為熟知的一類古生物。2.35億年前的晚三疊世出現以來,恐龍在地球上生存了長達1.7億年,直到6600萬年前從地球上消失,其滅絕之謎成為世人關注的熱點問題。
9月20日,《美國科學院院刊》在線發表了一項關于恐龍滅絕的最新研究成果。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等單位的研究人員發現,在距今7200萬年前后,中國的恐龍多樣性有一個明顯的降低趨勢,這與北美西部的恐龍化石分布特征有相似之處。研究人員認為,恐龍多樣性在晚白堊世降低很可能是一個全球性現象,或是導致恐龍滅絕的重要誘因。
(資料圖片)
白堊紀末期山陽盆地生活的三種主要恐龍類型:竊蛋龍類、鴨嘴龍類和暴龍類。趙闖?繪
事實上,科學家一直沒有停止找尋恐龍在地球上消失的原因。
關于恐龍滅絕的各種假說,最具代表性的觀點有地外因素,如小行星撞擊假說,也有地內因素,如印度德干火山爆發等。這些假說都與重大地質事件相關聯。
恐龍在地球上生存的時空記錄,是解答恐龍滅絕之謎的關鍵。但是,“由于陸相地層記錄的不完整性和區域差異,給這一問題的解答造成了全球對比上的困難。”論文通訊作者、中科院古脊椎所副研究員王強說。
陜西山陽盆地是我國為數不多的具備研究晚白堊世-古新世恐龍滅絕之謎的陸相盆地。
20世紀七八十年代以來,西北大學教授薛祥煦領銜的地學前輩們在秦嶺東部地區陸續發現了晚白堊世恐龍骨骼、恐龍蛋和古新世哺乳動物,并初步建立了該地區白堊系-古近系的陸相地層框架,為開展相關的科學研究奠定了基礎。
近年來,研究人員對陜西山陽盆地開展了系統的古生物學、磁性地層學、旋回地層學研究,為解答恐龍滅絕之謎提出了新認識。
恐龍蛋作為恐龍在地球上繁衍生息的主要載體,不僅可以反映恐龍的繁殖習性,同時其在地層中的富集埋藏規律,也很好地反映了恐龍生存時期的古環境信息。
研究團隊在山陽盆地晚白堊世山陽組系統采集了1000多件原位埋藏的恐龍蛋和蛋殼標本。這些恐龍蛋類型主要為瑤屯巨形蛋、長形長形蛋和坪嶺疊層蛋,其母體恐龍分別為竊蛋龍類和鴨嘴龍類。
“這與山陽盆地恐龍骨骼化石所代表的恐龍類型十分吻合。另外,該盆地內還出了少量的暴龍類和蜥腳類骨骼??铸埖昂涂铸埞趋辣砻鳎敃r盆地內的恐龍多樣性處于一個相對較低的水平?!蓖鯊娊忉尩?。
同時,年代學分析結果顯示,山陽盆地恐龍化石分布的時限是6824萬年前到6638萬年前。這表明,山陽盆地內的恐龍多樣性在其滅絕前的約200萬年間一直處于比較低的水平。
綜合秦嶺東部其他晚白堊世盆地,以及山東萊陽、廣東南雄等地發現的恐龍化石,研究人員發現,在距今7200萬年前后,中國的恐龍多樣性有一個明顯的降低趨勢。結合北美西部的恐龍化石分布特征,該研究認為,晚白堊世,恐龍多樣性在全球性持續降低。
“這項研究結果為我們認識恐龍的滅絕過程和機制提供了新的依據和視角?!蓖鯊娬f,恐龍屬于卵生動物,恐龍蛋的孵化成功率直接決定了恐龍種群的繁盛與否,恐龍蛋的孵化需要合適的溫度、濕度甚至二氧化碳濃度。
因此,該項研究認為,在晚白堊世時期,隨著自然生態系統和恐龍自身的協同演化,恐龍多樣性發生了持續性衰退,降低了恐龍這個類群的環境適應能力,并導致其無法從由德干火山爆發或小行星撞擊等重大災害事件所引起的環境劇變中生存和復蘇,最終走向滅絕。
(圖片由中科院古脊椎所提供)
關鍵詞: 恐龍滅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