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馬愛平
作為我國種植面積最大、產量最高的農作物,玉米是當之無愧的作物之王。過去五年,我國玉米進口量激增了10倍,2021年,我國玉米進口總量接近3000萬噸。與此同時,我國玉米單產水平僅為發達國家的60%左右。進口總量快速攀升、單產水平逐漸拉大,國家玉米安全保障的警報已經拉響。
9月15日,作為第29屆楊凌農高會重要發布項目之一,“玉米高產提振行動計劃”宣布啟動。該計劃通過與科研院校聯合打造開源創新的科研體系,以及與業內種企深度合作的商業體系,將構建技術創新平臺、高效品種培育平臺、種業繁榮共創平臺和產業共性服務平臺,共同推動中國玉米單產的快速提升。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先正達集團中國副總裁、種子業務總裁應敏杰表示:“提升玉米單產水平和自給率的關鍵動力在于提升中國種業的核心競爭力,我們此次提出的‘玉米高產提振行動計劃’,旨在通過匯聚國家玉米種業技術創新中心,以及楊凌技術中心二期項目等布局之力,為種業共創平臺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持和保障、賦能中國種業,加快推動種業振興行動方案的實施,加速培育適合中國的優良品種。”
根據“玉米高產提振行動計劃”的總體思路,國家玉米種業技術創新中心將聯合科研院校及業內種企,共同構建產學研深度融合的現代種業關鍵技術攻關體系,促進基礎研究、應用研究與技術創新緊密協同和產業化,同時為中小企業孵化培育和發展提供創新服務,培育新動能。
國家玉米種業技術創新中心是由科學技術部批復、以先正達集團為運營主體的我國農業領域首批國家級技術創新中心,包括以研發為主的開源創新平臺和以成果產業化為主的種業共創平臺兩部分。
國家玉米種業技術創新中心主任張健介紹,自成立以來,該中心已啟動部署16項重點科研任務,計劃聯合國內50家以上行業優勢科研院校、200家以上行業優秀企業深度合作,共同推動我國玉米單產的快速提升。通過該項行動,該中心將持續開展高產攻關,不斷創制優異品種,實現良種良法有機配套,激活玉米高產潛能,促進玉米單產提升,進而提升國家玉米安全保障水平,真正破解玉米種業的行業痛點。
作為此次行動計劃實施的三大核心舉措,種業共創平臺當日正式發布。
“種業共創平臺作為‘玉米高產提振計劃’的核心高產行動之一,將匯聚我們全球資源和領先技術,依托國家玉米種業技術創新中心所擁有的國家級科技力量,開拓性創建中國種業全棧式共創平臺,以其擁有的許可、定制、種衣劑三大核心業務,推動生物育種產業的有序發展和生態繁榮。”應敏杰指出。
此外,作為“玉米高產提振計劃”的核心載體,先正達集團中國(楊凌)技術中心二期、國家玉米種業技術創新中心西北中心同日宣布啟用。此前楊凌技術中心一期已于2021年投入使用,此次啟用的楊凌技術中心二期項目總投資固定資產資金約800萬美元(約5300萬元),定位于優勢和先進育種技術的集成和提升,顯著提高“工廠化”“集成化”育種能力和效率,將成為領先的數字化高通量的商業育種中心。
“未來,楊凌技術中心將依托全球優勢資源和先進育種技術,結合中國本土自主創新實力,通過技術賦能種業共創平臺和國家玉米種業技術創新中心,加速推動種業振興,為助力增產、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做出積極貢獻。”應敏杰表示。
關鍵詞: 行動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