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涵?科技日報記者?王春
牛適合吃什么草?波斯地毯染色的奧秘在哪里?為什么有落葉?9月17日至10月17日,第五屆國際青少兒藝術科普展在上海藝術品博物館正式開展并供市民免費參觀。由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上海市科學技術協會、上海市長寧區人民政府指導,上海藝術品博物館、上海市長寧區科學技術委員會(區科學技術協會)聯合主辦的“第五屆國際青少兒藝術科普展”以及配套舉辦的“第二屆上海國際藝術·科普研討會”,是上海市科委“一區一特”科普能力提升的重點項目,也是全國科普日長寧區的重點科普活動。
本屆展覽以“植物的密碼”為主題,通過“前世與今生——植物敘事展示區”“ 團結的力量——植物造紙展示區”“姹紫嫣紅間——植物染色展示區”“本草綱目篇——植物藥用展示區”等專題展覽,通過藝術與科學普及相結合的方式,向公眾展示世界各國青少兒巧手制作的藝術科普作品,激發人們探索植物背后科學知識的熱忱。
(資料圖)
本屆展覽吸引了來自中國、日本、韓國、英國、美國、法國、德國、加拿大、新加坡、新西蘭、馬來西亞、奧地利、捷克、伊朗等國的少兒藝術科普作品參展,并從數百幅作品中遴選出100余件作品集中線下展出。
《植物生物共生——有生命的山水畫》董昊?環保裝置
植物產生氧氣,吸收二氧化碳,供菌群生存;菌群凈化水質,吸收水中的有害物質,供魚群生存;魚群吃植物,將排泄物提供給植物當作養料。此次展覽展出的環保裝置作品《植物生物共生——有生命的山水畫》通過不同種類的菌群做廚余污水、街道污水處理,并將處理后的物質用于植物種植以及魚群培養。
《重生》Marina Bueno等中外青少兒集體創作 植物染色
色素普遍存在于植物體內,例如:胡蘿卜素、葉綠素等。植物染色是指利用大自然中自然生長的各種含有色素的植物提取色素來對被染物進行染色的一種方法。在古代,植物染料一直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從衣服、食品到工具、藝術品,都少不了植物染料的參與。展出作品中,由中外青少兒集體創作的《重生》就是一幅通過植物染色的作品。
《伊朗地毯自然染色之美》繪畫?Aylin?Salipoor?
展出的《伊朗地毯自然染色之美》作品講述了波斯地毯染色的奧秘。波斯人在漫長的地毯編織實踐過程中,摸索并總結出了一套獨特的工藝技術,它能夠使經過染色的毛(棉、絲)線顏色經久彌新永不褪色。盡管化學染料工藝可以大大提高地毯的染織時間和色彩度,但它的顏色終究是抵不過取之于天然植物色素的大自然之美。
《植物浮雕拓印》汪玥彤 雕塑
展出的雕塑《植物浮雕拓印》看上去仿佛植物標本。我國植物分類學史上有記錄的最早的一份植物標本采集記錄是卵圓報春苣苔。
展覽中,來自上海植物園和復旦大學中華古籍保護研究院還特別提供了一批珍貴的植物標本、皮料和紙張樣品,為展覽增添了別樣的魅力。通過展示這些精美絕倫的藝術科普作品,青少兒在欣賞這些古物的同時,也更好地了解了其背后的科學知識。
互動區域別樣精彩。旋轉動畫裝置展示了一棵植物從播種開始要經歷幼苗、成熟、開花、衰老,直到凋零的全階段。植物會說話嗎?早在20世紀,就已經有英國科學家通過顯微觀測發現植物在某些特定情況下會發出固定頻率的振動,從廣義上來看這也是發出聲音的一種方式。按下神奇按鈕,觀眾就可以聽到不同植物的聲音。
(文中圖片由組委會提供)
關鍵詞: 科學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