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科技日報記者 俞慧友
9月15日,記者從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獲悉,由該中心主持,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高原育繁示范中心和云南個舊市種子管理站共同承擔的“超級雜交中稻畝產1200公斤攻關與示范”項目,今日完成了專家現場測產驗收,畝產達1211.15千克。據悉,這是我國首次采用小粒型雜交水稻品種進行這一高產攻關。
2020年底,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在海南三亞組織召開水稻超高產工作會議,提出了突破雜交水稻雙季畝產3000斤和突破雜交水稻單季畝產1200公斤等兩大攻關目標。其中,前一目標已在我國多個區域達成。
針對尚未實現的“突破雜交水稻單季畝產1200公斤”目標,今年,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在云南個舊、四川德昌、湖南隆回等五地啟動雜交水稻單季畝產1200公斤攻關。此次測產的個舊基地,是最先測產驗收的基地。記者獲悉,今年攻關品種也實現了“上新”,首次采用了袁隆平團隊、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唐文幫等科研人員研究的新型小粒型品種“卓兩優1126”。該類品種種子大小僅為常規雜交稻品種的一半,但產量突出。
唐文幫介紹,“卓兩優1126”是由小粒型兩系不育系“卓234S”選配的大穗型優質高產雜交稻組合,去年通過國家審定,品種株高約124厘米,每畝有效穗數達15.9萬穗,結實率87.4%,千粒重達22.7克,具有優異的抗倒伏能力和良好的稻瘟病抗性。
今年3月15日,“卓兩優1126”在云南省個舊市大屯街道辦事處新瓦房村試驗田播種。目前,攻關示范片水稻長勢均衡、穗大粒多、結實率高。專家組在考察攻關現場的基礎上,按《全國糧食高產創建測產驗收辦法》,選取了理論產量最高的田塊測產。最終,實收面積417.52平方米,實收稻谷830.2千克,經曬選扣除3.2%雜質,測定含水量18.36%,折合標準水分13.5%,畝產結果為1211.15千克。標志著我國單季畝產1200公斤攻關取得較大進展。
團隊成員、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栽培室主任李建武表示,團隊將總結今年高產經驗,力爭2023年達成百畝連片畝產1200公斤目標。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關鍵詞: